中新網西寧1月24日電 (羅生福 王麗華 張添福)中新網記者24日從青海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獲悉,2021年青海省地礦局地勘工作圍繞“四大一高”(大資源、大地質、大生態、大數據、高層次人才培養)總體發展思路,突出“資源、生態、支撐”三大重點,相關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青海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以下簡稱:青海省地礦局)日前召開2021年地勘成果匯報會。2021年,青海省地礦局共落實各類地勘項目482項,實現各類地勘資金投入57226.70萬元。提交礦產地3處、可供開發的礦泉水源地1處、可供開發的礦產地1處;新發現地質遺跡群4處;可新增金資源量9噸、銀400噸;銅鉛鋅鎳資源量25.12萬噸;鋰、鈹、銣資源量3455噸;KCI資源量4800萬噸、LiCl10.32萬噸。
——大資源方面,青海省地礦局在新能源(地熱)成果轉化取得顯著成效。成功實現共和縣城北新區地熱供暖5萬平方米,創建了首個青海省清潔能源供暖基地;同時,戰略性礦產資源找礦規模擴大,資源量增加、找礦空間進一步擴大。三江北段青海段多才瑪地區鉛鋅礦資源量達840萬噸、柴達木盆地深層含鉀鋰鹵水資源量穩步增加、三稀找礦方面在茶卡北山鋰鈹資源量穩步增加的同時又取得了東昆侖金水口-大格勒地區首次發現與堿性雜巖體有關的鈹、鈮、磷礦體,找礦意義重大。
——大地質方面,青海省地礦局在東昆侖、柴北緣等重要成礦帶圈定一批礦致異常,成功立項省財政地勘項目22項;富硒調查工作持續為地方農業經濟提供保障,極大推動了高原硒都品牌建設及富硒產業發展;三是通過對青海省古生物調查成果,向政府提供了古生物化石保護、地質遺跡文化村建設、地學科普旅游等工作建議。
——大生態方面,青海省地礦局開展的剛察縣等地下水找水工作有力解決了地方民生缺水問題;二是生態地質服務地方政府防災減災,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三是積極開展地質災害治理,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大數據方面,青海省地礦局衛星數據不斷轉換應用,取得明顯成效。在地質災害監測、冰川監測、自然資源生態監測、高光譜識別蝕變礦物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及應用。二是率先在全國首次開展了實驗室管理系統。開發的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對實驗室管理、合同管理、樣品分析、結果反饋等近20個管理環節進行程序化數據管理,實現高效快捷。
——高層次人才培養,青海省地礦局科學研究、成果轉換等取得顯著成效。(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