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1月27日電 (林潔琪 林浩)1月27日,廣西商務廳副廳長刁衛宏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廣西國家開放平臺在產業、稅收、高新技術以及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平臺開放建設邁入發展新階段。
目前,廣西共有國家開放平臺17個,包括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東興邊境經濟合作區、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等5個邊境經濟合作區。
刁衛宏表示,在國家開放平臺的引領帶動下,廣西外貿增長22.2%,外資進資16.52億美元,同比增長25.4%,廣西自貿試驗區、1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外貿的進出口和實際使用外資占廣西份額達到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成為廣西對外開放的重要支撐和強大引擎。
據統計,廣西自貿試驗區自掛牌以來,累計新入駐企業超5.6萬家,是成立前的15倍;2021年實際使用外資7.38億美元,進出口總額約2000.6億元,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廣西0.05%的土地面積實現了廣西實際利用外資的44.7%和廣西進出口總額的33.6%,開放型經濟全面提質。
同時,2021年,廣西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等開放型園區高速高質發展,園區經濟實力、區域開放帶動能力不斷增強。東興、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已形成“一區多園”發展新格局,聚集發展了農產品加工、紅木加工、電子信息加工等一批沿邊特色優勢產業。
廣西國家開放平臺開放合作水平大幅提升,廣西自貿試驗區累計引進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55家,中國—東盟經貿中心加快建設,商務、法務、商事仲裁等41家機構單位入駐。有色金屬、橡膠、棕櫚油、木材等期現聯動業務探索起步。廣西最大原油碼頭—欽州港30萬噸級油碼頭實現對外開放并成功運營。
刁衛宏表示,下一步,廣西將發揮自貿試驗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國家開放平臺穩外資主陣地作用,強化園區在金融、產業鏈等的支撐和服務能力,謀劃和落地重大外資項目,形成外資項目集聚的平臺,推動形成對外開放的強大合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