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漲九倍,憑啥
你吃過韓國泡面嗎?這個看著不太起眼的食品,2021年出口十分強勁。韓國海關數據顯示,韓國2021年前11個月出口方便面6.079億美元,同比增長10.6%,創下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2021年韓國方便面對中國大陸出口額最高,達到1.3342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近22%,對美國和日本的出口額依次排在第二位、第三位。
近年來,韓國方便面不斷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推廣力度,收獲了不少中國粉絲。特別是在國內一些社交媒體平臺,不時能刷到分享韓國方便面吃法的視頻。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進口韓國方便面的總額僅為1515萬美元,對比2021年前11個月的數據,7年間增長至當年總額的近9倍。中國已成為韓國方便面最大出口市場。
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方便面消費國。根據世界方便面協會的統計,2020年中國消費了463.5億份方便面,穩居全球第一。如今,雖然自嗨鍋、螺螄粉等花樣繁多的方便食品讓人們的選擇越來越豐富,但方便面依舊是很多人心里割舍不下的一份念想。
在國際國內眾多品牌的激烈競爭中,韓國方便面為何能實現穩步增長?
首先,口味是王道。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追求的提升,吃方便面早已不只是圖個方便,消費者對口味也產生了更多個性化需求。和很多傳統國內品牌相比,韓國方便面口感更筋道,適合煮著吃,辛辣的料包也更能刺激味覺,拉面加芝士等新吃法也讓消費者更有新鮮感。
其次,營銷很走心。除了本土化的經營策略,韓國方便面企業還善于營銷,尤其是將韓國方便面的宣傳“植入”韓國電影、電視劇和綜藝節目,起到了較好的傳播效果。韓國知名方便面企業農心就曾表示,得益于韓國影片《寄生蟲》中的“炸醬烏冬面”片段,該款方便面銷量上漲。
再次,本土化策略。早在20世紀90年代,農心、三養等韓國龍頭方便面企業,就早早開始布局并進入中國市場。最早進入中國的農心目前在上海和沈陽設有兩家工廠。在中國銷售的產品中,有80%以上在本土生產。本土化的策略通過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了成本,辛拉面、火雞面等常見的韓國方便面,在國內的售價大多在四五元錢一包,比較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當然也要看到,雖然韓國方便面近年來在中國銷量大漲,口碑不錯,但其在中國市場的整體份額不算大,還有不小空間。面對激烈的本土方便食品競爭,韓國方便面仍需要花樣翻新,滿足中國消費者不斷提升的“胃口”。
禹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