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火”驚艷世界,浙江制造在冬奧會上交出靚麗成績單
原來,浙企“小巨人”這么行
北京冬奧會以“微火”凌空,驚艷了世界,而這高難度動作背后有不少是“浙江制造”的硬核科技提供的有效支撐。冬奧會開幕以來,幾乎每天都有浙江制造或驚艷或悄然亮相。這一長串名單背后,是浙江制造近幾年主動創新求變,積極轉型升級的努力付出。
有人說,浙江制造在冬奧會上交出了一張優異的“成績單”。但身在其中的人卻說,冬奧會只是提供了一個機會,告訴世界:浙江制造已經能做到什么,且正努力做得更好。
浙江省工信院產業政策所所長宋婷:
浙江有專精特性“小巨人”企業470家
浙江是制造業大省,是有制造業底蘊的省份,總量規模一直走在全國前列。2021年,浙江累計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49家、專精特性“小巨人”企業470家,均居全國第一。
近年來,浙江制造業也在不斷轉型升級,增加了很多“智造”因素。2021年浙江累計建成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423家、未來工廠32家。同時,數字經濟、高端裝備、新材料等新的制造領域不斷有突破,已經能生產出替代進口的高端零部件等。
未來浙江制造業的趨勢一個是高端化,表現在產品的質量、智能化程度和附加值不斷提升;生產方式的數字化程度提升,制造企業會在創新研發上加大投入。另一個趨勢是服務化也會提升,今后的產品與服務的融合度會越來越高,制造企業也可以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利用關聯產品的智能化數據,可以做到一系列遠程服務等。
浙江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徐劍鋒:
浙江制造最大的優勢是貼合市場需求
眾多浙江制造能亮相冬奧會,一點也不意外。
浙江民營企業歷來市場嗅覺敏銳,研發生產的產品也能很好地滿足市場需求。而且浙江民營經濟較早進行了轉型升級,尤其是近幾年在數字化、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方面取得了許多創新成果,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產品功能更加多樣化、個性化。
浙江制造最大的優勢是貼合市場需求,只要市場有需求,產品很快就能生產出來;二是價格優勢,也就是依靠產業集群,生產出價格低、競爭力強的產品。
這些年,由于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等快速上升,浙江制造經過一段陣痛期,努力走出了一條新路,就是生產方式走向智能化,功能性產品大量涌現,商業模式不斷創新。通過企業上云、應用工業互聯網、機器換人等手段,浙江智能制造水平大大提升。
中國電信浙江公司政企客戶部工業事業部副總經理趙小江:
浙江企業很樂意擁抱數字化
近年來,浙江很多企業從抵觸數字化到主動擁抱數字化。
浙江電信助力三花集團打造5G未來工廠,項目實施后生產線投產時間由原本14天縮短到1天,廢品率從1%下降到0.3%。以前我們求著客戶做工廠數字化,但去年開始,很多企業主動來找我們幫忙做數字化,不僅是5G的網絡布設,還要我們幫著做企業內部的整體數字化。企業有了自身的內生動力,主動擁抱數字化。
我們幫浙江很多企業做了數字化轉型,幾萬家企業走下來,發現專特精企業特別多,“小巨人”特別多,很多企業都是細分行業的龍頭。
浙江移動政企客戶部工業和能源行業總監沈秋泉:
浙江的智能制造,排在全國前列
浙江的制造業有明顯的產業帶特征,例如永康的小五金、寧波的汽車、慈溪的小家電、嘉興的化纖等,同行之間既是競爭對手又是朋友,你爭我趕、只爭朝夕的氣氛非常濃。
我們幫湖州久立特材做了5G智能改造,疫情期間,可以讓國外客戶不到現場指導的情況下,解決企業外貿訂單生產過程中的遠程第三方監造和體系認證,為連續生產和順利發貨提供保障,降低企業外貿訂單的風險。
在金華,我們給新輝五金提供5G+智慧工廠整體方案,為企業方節省大量布線成本、機房成本,降低維護難度,安全性也得到提升。在全國來看,浙江的智能制造,排在全國前列。
浙江制造的冬奧成績單
基礎建設:
大豐實業不僅參與設置主火炬地面核心裝置系統,還參與“科技冬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多個課題,承擔“體育展示互動呈現終端”的研發。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藍色外觀,用了浙江薩克森工業有限公司供應的近5000塊液晶藍蜂窩鋁板。
智能家居:
麒盛科技,7000張冬奧智能床,參賽運動員紛紛點贊,瞬間出圈,其實他們還為冬奧會主媒體中心提供了近20臺“睡眠休息艙”。
保障服務:
冬奧村食堂整套廚房大部分設備由浙江翔鷹中央廚房設備有限公司生產;新能源移動餐車,由吉利商用車集團提供。
紡織:
開幕式《立春》、《千里江山圖》、《放飛和平鴿》節目服裝均由杭州本土機構布料圖書館參與創作。
北京冬奧會1600條獎牌綬帶,由萬事利絲綢生產;運動背心,由浙江海寧爾克運動服飾生產。
穿戴裝備:
冬奧會中國國家隊戰靴核心部件——柔性可拉伸電池,由嘉興極展科技歷經兩年研發并生產。
國家隊雪車運動員們的賽用頭盔,由思看科技綜合3D掃描-設計-3D打印技術,為他們量身定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