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冬奧夢交匯中國夢,“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從愿景變成現實。北京2022年冬奧會對我國冰雪產業有怎樣的推動作用?激發出怎樣的消費新動能?又如何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圍繞這些熱點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和普華永道中國市場主管合伙人梁偉堅。
抓住產業發展新契機
記者:從產業發展角度,如何看待北京冬奧會對我國冰雪產業的推動作用?
劉向東:舉辦冬奧會對促進當地乃至一國冰雪運動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借助北京冬奧會舉辦契機引領“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不僅能促進冰雪旅游、文化體育、商貿餐飲、住宿地產等相關產業發展,還能深度挖掘冰雪、長城、民俗、地方特色產業等商業機會,增強冰雪等冬奧賽事裝備產業技術的轉化能力和研發能力,有效滿足“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背后的巨大裝備市場需求。北京冬奧會為我國冰雪運動和世界冰雪產業留下寶貴遺產,將帶動我國冰雪產業快速發展。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的冰雪產業重返增長勢頭,預計未來5年產業規模將突破萬億元,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梁偉堅:北京冬奧會的籌辦和舉辦帶動了中國冰雪運動的普及與發展,實現“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提升群眾健康水平,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同時,北京冬奧會的舉辦也將帶動中國體育產業步入黃金發展時期。由于對冰雪運動各項設施的需求增大,冰雪裝備的科技創新能力也會隨之不斷提高,同時催生出一大批冰雪裝備產業園區。在這樣的條件下,冰雪產業也開始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帶動冰雪運動健身、冰雪運動培訓教育、冰雪運動旅游等健身休閑業態的發展。冰雪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冰雪裝備、服裝等富含高科技的品類將成為冰雪消費升級的熱點,做好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協同配套至關重要。
記者:未來如何推動我國冰雪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戴斌:發展冰雪休閑和冰雪旅游是實現奧運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有效路徑。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留下的不僅是體育文化遺產,還可以成為冰雪經濟資產。很多冬奧會、冬殘奧會主辦城市,往往賽前就是滑雪度假勝地,隨著奧運效應的釋放,賽后更會吸引各國游客紛至沓來,進而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北京和張家口作為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舉辦城市,建設完善了一批高水平的場館和交通基礎設施。除了賽時服務,也留下了極為難得的奧運遺產。這些比賽場館、服務設施和交通基礎設施,為發展冰雪運動、冰雪休閑和冰雪旅游提供了寶貴資產。我國冰雪經濟尚處于起步期,奧運遺產要轉化成奧運資產,離不開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和市場培育。
劉向東:與冰雪強國相比,我國在冰雪基礎設施、人才培訓等方面仍有較多短板,今后要加強冰雪運動場館設施建設,增加民眾對冰雪運動的認知度、參與度和普及率,同時在冰雪人才培養上形成機制,不斷拓展冰雪運動的群眾基礎,推進冰雪運動區域均衡協調發展,注重冰雪裝備自身技術積累和技術創新,著力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終端產品的應用。
激發冰雪消費新動能
記者:從消費角度看,北京冬奧會對冰雪運動消費有怎樣的促進作用?
劉向東:北京冬奧會提升了居民對冰雪運動和智能設備消費的積極性。一是促進新技術、新產品的消費。借助科技奧運理念,北京冬奧會充分展現了我國新技術、新產品等創新成果,如基于5G的虛擬現實(VR)、同步視角、全景視角等新型超清觀賽體驗和基于5G網絡的智能駕駛、無人機快遞和智能安防等方面的新應用,向世界展示最新的科技及應用成果,促進在智能設備、數字產品等方面的消費。二是促進綠色環保產品的消費。借助綠色奧運理念,本屆冬奧會更多采用新能源產品,如嘗試使用氫燃料電池公交客車,打造“奧運低碳專區”等,有效促進綠色環保產品消費。三是促進文化創意產品消費。借助共享奧運理念,北京冬奧會把現代建筑與自然山水、歷史文化相融合,建成可供傳承、造福人民的優質資產,有效促進文化產品消費。四是有望促進國際體育旅游消費發展。冬奧會為京張兩地的旅游發展開拓了國際視野,同時也是兩地向世界展示自身文化旅游特色的絕佳機會。疫情消退后,預計將吸引更多國際游客前往奧運賽事舉辦地參觀訪問、休閑旅游、商務洽談、投資設廠、休養定居等。舉辦城市也將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魅力、實力和活力,釋放國際文旅消費潛力。
記者:如何持續激發冰雪運動消費新動能?
戴斌:我們正處于市場下沉、消費升級的大眾旅游全面發展新階段,北京冬奧會帶來的冰雪休閑、冰雪旅游的巨大市場,對旅游經濟的擴容和發展將起到極大的利好作用。因此,我們要抓住這個契機,建設能適應人民群眾旅游休閑需要的冰雪場館和設施,培育更多新項目、新產品、新業態。只有從供需兩方面著手,才能使政策更好落地。要優化空間布局,強化項目支撐,研發優質冰雪旅游產品,完善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創新供給體系??绮煌瑢蛹壭姓^劃的旅游品牌共建共享是世界性難題,既需要科學的頂層設計,也需要地方的實踐創新,還要引進品牌冰雪賽事,加強海外入境旅游的宣傳推廣,拓展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國際發展空間。從旅游目的地建設和品牌培育的視角,加強文化引領和科技創新,發展智慧旅游,不斷提升旅游治理水平和游客滿意度。
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記者:從區域經濟發展角度看,北京冬奧會對于京冀兩地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有怎樣的推動作用?
劉向東: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推進,崇禮、延慶、懷來等地的配套設施加速完善。為舉辦冬奧會建設的一批重點工程,推動了京張兩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京張高速鐵路的建成,大大縮短了北京市區到延慶、河北張家口等地的時間,帶動區域內大中小城鎮協同發展,推進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加快形成京津冀區域同城化發展新格局。特別是通過統籌當地經濟和產業發展,共建京張冬奧文化體育旅游產業帶,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讓城鄉居民從中受益。
梁偉堅:北京成為全球第一座“雙奧之城”,未來的冬奧遺產將令人贊嘆。北京冬奧會從籌辦伊始就高度重視遺產工作,充分考慮奧運遺產的傳承利用,制定實施了北京冬奧會遺產戰略計劃,注重從體育、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城市發展和區域發展7個方面35個領域來規劃和運用冬奧遺產,為主辦城市及區域長遠發展留下寶貴財富,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奧林匹克運動與城市、區域發展的共贏。冬奧會后,張家口賽區和延慶賽區將建設成為北京西北部滑雪旅游產業帶,并以此為核心帶動整個華北地區滑雪旅游產業的發展。(中國經濟網記者 馬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