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連續3天 開展30億元逆回購操作
專家稱貨幣政策取向未發生變化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劉 琪
在7月1日開展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后,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并未延續以往100億元滾動投放節奏,而是連續3個工作日(7月4日至7月6日)開展3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這也是自2021年1月27日以來最低逆回購操作規模。同時,鑒于7月1日至7月6日共有37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截至7月6日,央行月初累計實現凈回籠3510億元。
對此,債市反應強烈。7月4日,國債期貨全線收跌,其中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2209)下跌0.24%,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F2209)下跌0.27%;現券收益率則多數上行,其中10年期國債活躍券上行2.25個基點,至2.8475%。
在分析人士看來,央行連續開展30億元逆回購操作規模,并不意味著流動性會趨勢性收緊,對于流動性應更多關注“價”而非“量”的變化。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不應過度關注央行操作規模,而更應關注利率水平,即“價”比“量”的信號意義更重要。當前DR007(銀行間存款類金融機構以利率債為質押的7天期回購利率)水平遠低于7天期逆回購利率,這表明市場流動性充裕,央行貨幣政策依然穩健,取向沒有發生變化。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7月6日15時,DR007加權平均利率為1.5685%,其近5日加權平均利率為1.6877%,均顯著低于當前7天逆回購操作利率(2.1%)。
“當前經濟處于復蘇過程中,但動能偏弱,因此還沒有必要大幅收緊流動性。此外,這釋放出央行‘不搞大水漫灌’的信號?!蔽槌餮a充。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重點在“價”不在“量”,操作規模較小的核心原因是季初銀行間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資金缺口和流動性需求不大,并不代表央行收緊流動性。
實際上,央行早在2021年第一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就指出,“市場在觀察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時,應重點關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場基準利率在一段時間內的運行情況,而不應過度關注央行操作數量,避免對貨幣政策取向產生過分解讀”。
另據反映銀行間貨幣市場資金面松緊程度的CFETS-NEX人民幣資金面情緒指數(指數從0至100緊張度遞增,50為均衡,超過50即反映資金緊張)顯示,該指數在6月30日16時升至65,為6月份最高水平,7月1日8時45分回落至50,隨后絕大多數時點均處于50以下,反映出銀行間貨幣市場資金面半年末緊張狀態在7月初出現緩和。
在李超看來,當前貨幣政策仍以穩增長保就業為首要目標,維持穩健略寬松的政策基調,核心仍在寬信用。
伍超明認為,下半年貨幣政策需要在穩就業、穩物價和穩匯率多重目標中取得平衡,預計總基調將維持穩健偏松,核心聚焦寬信用,重點通過結構性政策工具加力、穩住房地產融資和配合財政發力等來支持信用擴張。(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