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生態向好背后的內蒙古:資源將變為“真金白銀”
中新網呼和浩特1月22日電 題:生態向好背后的內蒙古:資源將變為“真金白銀”
中新網記者李愛平
生態向好的內蒙古自治區,正在將資源變為“真金白銀”。
22日,正在此間召開的內蒙古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上,記者獲悉了過去一年當地因生態變好的兩大好消息。
這兩大好消息分別是:呼和浩特入選“2021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興安盟成功創建全區首家地市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內蒙古政協委員蓋志毅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說:“這兩大好消息背后真正的成因是,綠水青山正一步步地在內蒙古轉化為‘金山銀山’?!?/p>
在內蒙古,綠水青山到底如何變為金山銀山?
蓋志毅認為,當前,內蒙古大興安嶺由于生態向好,當地賣出的碳匯即是最為成功的案例。
記者梳理發現,去年,內蒙古森工集團曾對外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碳匯交易成果:26萬噸VCS產品以299萬元(人民幣,下同)成交價掛牌售賣。業界人士稱,這也意味著優質的空氣也可以“變現”。
內蒙古生態向好“變現”的例子并不止于大興安嶺碳匯。
作為內蒙古政協委員,蓋志毅的另一個身份是內蒙古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他在調研中發現,蜚聲全國的巴彥淖爾市兆豐面粉,作為綠色品牌,“一斤面粉現在能賣到500多元?!?/p>
兆豐面粉何以能夠如此卓爾不群,蓋志毅認為,這也是生態向好帶來的經濟效益。
據巴彥淖爾市政府官方消息顯示,巴彥淖爾河套地區,作為全球優質小麥黃金種植帶,水土光熱氣條件得天獨厚,只有在這里,才能種出蛋白質、面筋質含量高,粉質指標、拉伸指標優良,沉降值高的“五項全能”小麥。
除了兆豐面粉之外,在調研中,蓋志毅還認為,內蒙古阿拉善盟獨特的駝奶資源,也可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他建言,當地可以嘗試打造健康產業,讓更多的民眾去消費。
蓋志毅認為,生態向好背后的內蒙古,各級政府應延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內涵與外延。
事實正是如此,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最新消息顯示,新一年,官方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揚長避短、培優增效,找準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有效途徑,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構建綠色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全力以赴把結構調過來、功能轉過來、質量提上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