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春1月25日電 (記者 郭佳)中國農業大省吉林2022年再度加碼保護黑土地。正在召開的吉林省兩會上,吉林省省長韓俊表示,今年該省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3000萬畝以上。以該省現有耕地8581.95萬畝計算,保護性耕作面積占比在35%左右。
以高產著稱的黑土地對全球糧食生產意義重大。目前,烏克蘭平原、密西西比平原、中國東北平原、潘帕斯草原等黑土區均因長期高強度開發利用,導致土壤流失、肥力下降、結構變差。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黑土地保護工作,黑土地又被稱為“耕地中的大熊貓”。位于中國東北平原的吉林省近七成耕地為黑土地,其在黑土地保護方面形成了著名的“梨樹模式”。這一模式的核心是實施保護性耕作,減少黑土地耕層土壤擾動,同時秸稈覆蓋還田。
“梨樹模式”在保護的同時也更高產。吉林官方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在梨樹示范基地,玉米畝產高達1077公斤,創造了中國東北地區高產新紀錄。
吉林省是中國保護黑土地的急先鋒。2019年以來,該省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每年新增1000萬畝左右。2021年,該省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達2875萬畝,占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計劃面積的40%以上,穩居中國首位。
黑土地對吉林省糧食生產的貢獻有目共睹。2021年,吉林省糧食產量首次突破800億斤大關,達到了807.84億斤,增長率居中國前十大產糧省第一位。在此之前,吉林省糧食產量已經連續八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
韓俊表示,2022年,吉林省將加快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啟動實施“千億斤糧”生產工程,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8600萬畝以上,正常年景下糧食產量穩定在800億斤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