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與猛獸共眠的酒店”,你想入住嗎?你敢入住嗎?
近日,江蘇南通一家動物園內設酒店的老虎觀賞房引發熱議。據報道,房間采用防彈玻璃與老虎相隔,透過玻璃就能看到老虎來回走動。工作人員表示,“虎景房”是否要開,要等政府的通知。
根據該酒店開業時的宣傳,不光計劃開設老虎客房,還打算開設長頸鹿、斑馬和獅子客房。這些設想確實賺足了眼球,也很可能受到游客的歡迎和追捧。但是,游客有必要進行這樣的體驗嗎?如此“凝視”動物真的好嗎?
近年來,類似深度動物體驗項目方興未艾,“長頸鹿莊園”“小熊貓莊園”等項目,成為游客熱衷打卡的“網紅”酒店。江蘇南通這家“猛獸酒店”,很難說得上有多少創新,不過是類似商業項目的簡單復制。
應該承認,很多人有著與動物交流和接觸的愛好,這愛好既來自人類生存演化的歷史,也與城市居民匱乏的自然體驗有關。其中,最典型的莫過于向動物投喂食物。動物園里的違規投喂行為屢見不鮮,給動物健康帶來顯著威脅。
從早期出于生存目的的獵殺,到工業化時代人類活動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破壞,到如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成為共識,人與野生動物的相處模式發生天翻地覆的轉變?!懊瞳F酒店”是否能被允許,本質上就是人與動物如何互動的問題。
眾所周知,動物園有兩大基本功能,一是立足于物種的保護,二是在保護的基礎上開展科普教育。而在動物園里開設“猛獸酒店”,既對動物保護毫無裨益,也并非科普教育的正確方式。
游客與猛獸“同室而居”,即便在安全上做足保障,也難免產生緊張情緒。說到底,開設類似“猛獸酒店”,只是經營方為營利制造的噱頭。把動物“圈”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令其被迫與客人“大眼瞪小眼”,難免影響動物行為,破壞其有規律的生活。
當然,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并不意味著人與自然完全隔絕。只要遵循科學方法,人類依然可以走進自然,與野生動物進行適當的互動。比如,在一些自然保護區,在生態承載力允許范圍內,人類可以適度進行參觀,遠距離了解動物習性,進行拍攝記錄等旅游活動。
近年來,隨著生態恢復和種群增長,一些野生動物也“闖入”傳統上人類居住的地區。比如,一些候鳥會到城市的公園里避寒過冬,與游客發生互動。去年,來自云南普洱的野生大象一路逛到昆明城郊,也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鮮活案例。
野生動物是屬于自然的,不管用什么形式保護動物,其最終目的應當是讓其回歸自然,在原生棲息地自由生長。如今,一些人把野生動物當成玩物,不僅扼殺了它們固有的野性,也違背了動物保護的宗旨。
林笙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