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鋒
近年來,在春節期間下“紅包雨”已成為一些頭部平臺企業的營銷慣例,通過各種方式“搶紅包”“分利是”則成了民眾的“新年俗”“新娛樂”。
企業拿出真金白銀發紅包,是有其逐利考量的,希望通過紅包吸引用戶注冊、增強用戶黏性、擴大產品覆蓋范圍、提升產品和企業品牌的影響力,增加企業的營銷流量??梢哉f,企業的“紅包雨”是一種多功能的廣告營銷。
從歷年效果看,在“紅包雨”的刺激下,短期內,撒錢企業的獲客量、流量等營銷指標確實會激增,但這種營銷指標的穩定性、常態性卻并不確定。往年,在春節“紅包雨”結束后,不少用戶會歸于沉寂,甚至會注銷。即便有一定比例的用戶留了下來,但如果平臺企業平時做得不到位、不夠好,春節“紅包雨”營銷的常態轉化率也有限。
企業要爭奪用戶和流量,擴大影響力,關鍵還要把功夫下到春節紅包之外,踏踏實實下好日常營銷的“細雨”,瞄準用戶的需求,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積極維護用戶的權益,提升用戶的體驗,讓用戶得到常態的便利和實惠。尤其是購物類、消費類平臺企業,更應恪守誠信底線和法律底線,注重保障商品、服務的質量,摒棄各種營銷套路,給消費者營造誠信、透明、安全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