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俊
近日,有知乎員工稱,知乎視頻部門正在進行一輪大規模裁員;而公司通過一個內部系統,可以監測到員工是否有離職傾向。知乎否認了裁員的說法,并稱未安裝使用過網上所說的行為感知系統。不過媒體發現,網傳監測員工上網行為的系統的確被多家公司安裝使用,如深信服公司開發的“員工行為感知系統”就可監測員工的離職傾向,監測范圍包括員工投遞簡歷情況,以及員工利用內網聊天、看視頻等打開無關工作網站的情況。
目前,雖然包括知乎在內的多個被傳采購了該行為感知系統的企業,都否認自己使用該系統監控員工,但結合媒體的梳理和公開信息,這樣一個可以精密監控員工離職傾向的“神奇系統”的確存在,并且為相關開發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記得前幾年媒體報道稱,有企業員工反映自己剛更新簡歷就被單位約談,當時一些評論分析都將問題指向招聘網站泄露了個人信息。而從最新情況看,這事可能沒這么簡單。
這套系統對員工的監控強度之大,不可小覷。網傳的一組圖片顯示,在行為感知系統內,企業管理者可查看有離職傾向員工的詳細情況,一位員工,“訪問求職網站23次,投遞簡歷9次,含關鍵詞的聊天記錄254條”等信息,都事無巨細地被記錄。尤為值得警惕的是,開發該系統的公司官網顯示,目前有超過10萬家企業級用戶正在使用這一產品。
此系統被曝光后,主要質疑點都指向它對員工隱私的侵犯。有專家指出,它是否涉嫌侵犯員工的個人隱私,關鍵在于公司安裝這套系統監管員工行為之前,是否明確告知員工并經過其同意,如果未經員工同意,這種行為涉嫌侵犯員工的個人信息及隱私權。但是,即便事先告知員工了,企業以專門的系統來監控員工的做法,就真的合情合理嗎?
要知道,這類針對員工的“全景監控”,帶來的隱私侵犯風險只是危害性之一,更值得警惕的是,它將員工置于精密監控下所構成的對人的異化,使員工被當成了“工具人”。當這樣一種管理思維大行其道,企業與員工的關系就將變成企業與工具的關系,這才是最讓人細思恐極的。
在這種關系中,員工在企業面前,只剩下工具價值。企業本該有的人文關懷,對員工的人格尊重,都被拋諸腦后。若所謂的人力資源管理高度依賴全方位監控員工,將是一種管理文化的墮落。畢竟,企業即便要及時掌握員工的動向,也理應通過科學的精細化管理和主動關心去實現,這背后是一門專業的學科。正常的企業,都應該摒棄這種簡單粗暴也有違法之嫌的做法。
近年來,隨著相關技術的進步,類似的出于提高效率、增加便利的考量而威脅個人隱私的做法和現象,有著某種擴大化的趨勢。比如,此前媒體曝光人臉識別應用被濫用,導致消費者去售樓部看房不得不戴頭盔,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個案。它們其實都反映出一些技術應用的過度和過濫傾向所帶來的風險。上班的員工,首先也是人,若默認企業對員工進行強監控,則難免會引發不良的示范,繼而惡化“人”的整體境遇。
在一定程度上說,任何一家企業依賴于對員工進行強監控來提升管理效率,都不啻為企業的自我矮化。員工是人,不是工具人,更不是工具,在當前技術與人的關系被加速重構的時代,這一點必須時時警醒。所謂科技向善,更不能成為一句空話。
(作者是資深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