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2月23日電 (記者 杜燕)經過近7年的籌辦歷程,中國為全世界呈現一屆“無與倫比”的冬奧盛會,在體育、經濟、文化、社會、環境、城市和區域發展等7個方面35個領域形成了諸多寶貴的冬奧遺產,在促進和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促進了城市和區域協同發展、引領了社會文明進步。
這是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遺產管理處處長劉興華在今天舉行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效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的。
劉興華表示,北京冬奧組委始終秉持“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各項籌辦工作。為更好地規劃創造冬奧遺產,加速帶動經濟社會發展,自籌辦伊始,北京冬奧組委與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奧委會緊密協作,會同國家有關部門、京張兩地政府有關單位,研究制定了與區域長期發展目標相一致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戰略計劃》,努力在體育、經濟、文化、社會、環境、城市和區域發展7個方面35個領域創造豐厚的冬奧遺產,從而更好地發揮帶動奧運帶動作用,促進城市和區域協同發展、引領社會文明進步。
劉興華表示,以冬奧籌辦為抓手,在促進和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交通設施相連相通。冬奧籌辦加速帶動了京張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京張高鐵和京禮高速相繼通車運營,大大縮短北京冬奧會三賽區通行時間,北京清河站至張家口賽區太子城站僅需50分鐘,京禮高速使北京六環路至張家口由原來的3小時縮短了一半時間,為賽時各類客戶群體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交通服務,同時也為賽后區域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深入落實綠色辦奧理念,以治氣、治沙、治水為重點,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推動了區域大氣、水、森林等生態環境質量的大幅提升。特別是冬奧會賽事期間,北京市空氣質量達到了有 PM2.5檢測以來最好水平,“北京藍”已經成為常態。同步實施賽區生態修復,最大限度減少場館建設對原生態環境的影響,推進水資源循環利用,高便準保護賽區生態環境。
三是產業發展互補互促。以冬奧籌辦為契機,京張兩地發揮各自比較優勢,積極推動區域間在冰雪產業尤其在冰雪裝備制造、新能源、高科技產業等冬奧+領域的合作,著力打造互補互促的產業體系。例如通過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和跨區域綠電交易機制,奧運會歷史上首次實現所有場館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供電。
四是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以冬奧籌辦為契機,京張地區加大在通信設施、住宿餐飲、醫療服務、教育等多方面的投入,并建立健全協同共享的機制,努力推動和實現區域整體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例如: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與張家口政府合作,升級崇禮區人民醫院為北醫三院崇禮院區,作為河北省唯一一家區域醫療中心,不僅帶動整個張家口地區醫療衛生水平提升,還輻射周邊5省區重大群體事件和運動創傷的及時救治。
劉興華指出,下一步,將以冬奧場館資源和奧林匹克公園為依托,鞏固冬奧成果,傳承利用好奧運遺產,落實文旅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2022年1月發布實施的《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規劃》,大力推動體育產業、文化休閑、冰雪旅游融合發展,打造區域賽事會展聚集地和建設全民健身引領地,加速推動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助力京西“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延慶“最美冬奧城”和張家口“全亞洲冰雪旅游目的地”建設,為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持續帶動京津冀區域一體化長遠發展注入新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