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聚焦定位積蓄成長力量——
未來之城建設正在加速
本報記者 陳發明
重點片區和工程建設熱火朝天、日新月異,完成投資1104億元,“四縱三橫”高速公路全面建成;中化控股、中國星網等央企落戶新區,北京援建“三校一院”項目順利推進;白洋淀淀區水質多年來首次達到Ⅲ類,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生態畫卷日益顯現……
近日,河北省兩會落幕,梳理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發現,2021年,雄安新區在項目建設、承接疏解、生態治理等方面實現重要突破,交出了一份不俗的“年度答卷”,也描繪出新的一年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打造高質量發展動力源的清晰“路線圖”。
加速打造城市雛形
“今年,我們在新家過年!”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八于社區居民高來順老人說。
容東片區是雄安新區開發建設的先行區域,也是首個集中建成區。2021年10月,容東片區939棟安置房開始相繼交付入住。到去年年底,首批1萬余戶3萬余人已順利回遷安置。
70多歲的高來順老兩口是雄安新區首批回遷戶之一,70平方米的新居寬敞明亮、暖意融融,社區嶄新的柏油路上,交通標識清晰醒目,黨群服務中心、警務站、社區衛生服務站等配套服務功能齊備,菜店、藥店方便快捷,讓老兩口“越看越歡喜”。
過去的一年,承載千年大計任務的這片土地,每天都在積蓄成長的力量。2021年5月29日,雄安新區京雄高速公路河北段、榮烏高速新線、京德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車。至此,連同既有的京港澳、大廣、榮烏、津石4條高速公路共同構成的“四縱三橫”雄安新區對外高速公路骨干路網全面形成,雄安新區與京津冀實現全面快速聯通,大規模建設畫卷加速鋪展。同時,雄安新區容東、容西、雄東、昝崗等片區進入穩定開發期,啟動區、起步區加快建設,重點片區框架全面拉開,城市雛形開始顯現。
即使是數九寒天,雄安新區的建筑工地也依然是塔吊林立、機器轟鳴,10萬多名建設者不舍晝夜、忘我奮戰,2021年實施的177個重點項目正在筑牢未來之城的根基。
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雄安新區將完善起步區各組團控詳規,加快啟動區、起步區等重點片區建設,推進東西軸線、R1線等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000億元,加速打造新區城市雛形。
牽準承接疏解“牛鼻子”
2021年12月28日,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與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華能雄安總部項目正式啟動,這是去年第三個注冊地址在雄安新區的央企項目。
雄安新區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新區,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聚焦這一定位,河北堅持高端高新并重,以承接存量為主,疏解清單和市場化對接結合,出臺企業產業準入和發展正負面清單,穩妥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
同時,雄安新區創新體制機制,在北京開通雄安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窗口,讓北京疏解企業通過綠色通道即來即辦、企業開辦一日辦結提高效率;提供優質服務,研究制定承接疏解配套政策,出臺積分落戶辦法、居住證實施辦法等,加強住房、薪酬、教育、醫療、社保等方面的政策研究。
過去一年,中國衛星網絡集團、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等央企相繼注冊落戶,目前央企在雄安設立分公司、子公司及各類分支機構100余家,在雄安注冊的3000多家企業中,80%都是北京的科技型企業。此外,北京援建“三校一院”項目順利推進,首批4所疏解高校、2所醫院正在加快落地;90所京津冀知名醫療衛生機構、59所優質學校與雄安新區各類醫院、學校建立幫扶合作關系;中關村科技園等一批高科技項目也在加快落地……
記者從河北省兩會了解到,雄安新區今年將加快高校、醫療機構、企業總部等標志性疏解項目落地。同時,創新土地、投融資等體制機制,打造數字城市、智慧城市,布局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空天技術產業基地、創新產業中試基地。
繪出藍綠交織發展底色
冬日的白洋淀,沒有了葦綠荷紅,厚厚的冰面上,等待收割的蘆葦如油畫般凝固在淀泊之上。在河北省人大代表、非遺蘆葦畫技藝傳承人楊丙軍眼中,這些蘆葦可是寶貝。楊丙軍是土生土長的白洋淀人,他專注了30多年的蘆葦畫事業與這片淀泊息息相關,他本人更是見證了昔日“華北明珠”重放光彩的全過程。
新年伊始,從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傳來好消息: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白洋淀淀區整體水質為Ⅲ類。從2017年劣Ⅴ類連上“臺階”全面提升至Ⅲ類,這是1988年恢復蓄水有監測記錄以來白洋淀首次實現全域水質Ⅲ類標準,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幾個“臺階”的背后,是河北省委、省政府推動白洋淀生態修復保護實現歷史性、轉折性和全局性變化的堅定決心,是以最強力“鐵腕”治污,推動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淀內外系統治理、協同治理的全力以赴。
據了解,2018年至2021年,白洋淀流域共實施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重點項目239個。特別是2021年聚焦水質實現Ⅲ類目標,實施九大類66項水質提升保障工程,將目標責任落實到“一淀九河”,治理措施細化到“一河一策”“一斷面一策”。
“兒時清新明亮的白洋淀又回來了!”楊丙軍感慨道,只有優質的蘆葦才能做出優質的蘆葦畫。
按照規劃,未來雄安新區藍綠空間占比將穩定在70%,先留足藍綠空間,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再著手建城。從2017年秋季的第一棵樹、第一片林起,雄安新區啟動了以建立城市森林為目標的“千年秀林”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計造林43.5萬畝。在這里,每棵樹都實行可追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步構建起“數字森林”。2021年7月,作為雄安新區北部綠色生態門戶,總面積約18平方公里的雄安郊野公園盛裝亮相,公園林地面積超過1000公頃,每年將至少新增碳匯1萬噸。
如今的雄安,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生態畫卷日益秀美。
關鍵詞: 全生命周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