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評論:期待“老有所養”的更多答案
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臧夢雅認為,越來越多的銀發一族對精神文化生活、社會參與有更高需求,他們不僅要“一日三餐”,更要“詩和遠方”。扎實推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不僅能夠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高質量的新型養老需要,還將在拉動養老消費、穩定和擴大就業、帶動相關投資、促進科技創新和應用等方面帶來巨大市場機遇。
養老,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問題。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十四五”時期,我國人口老齡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預計到2025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億人,占比超過20%?!袄衔崂?,以及人之老?!碑敗般y發浪潮”迎面而來,如何守護老年人的夕陽人生,讓他們都能安享晚年生活,是一個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答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養老事業取得全面進步,尤其是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的養老服務發展呈現出許多新變化。與此同時,老年人需求結構也在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推動老齡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任務更加艱巨繁重。在這樣的背景下,進一步強調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是讓億萬老年人擁有幸福美滿晚年生活的切實舉措,也是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關鍵環節。
從發展歷程看,養老產業是養老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養老事業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兜底性,而養老產業則具備更強的營利性、競爭性、多樣性,是市場或社會力量提供的非基本養老服務和產品。社會往往先發展養老事業,在此基礎上,走向養老事業和產業“雙業并舉”。日前《“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發布,明確推動老齡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讓“中國式”養老方案更加清晰。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養老領域,為群眾提供豐富的養老服務,滿足個性化養老需求,推進了養老產業加速發展。重慶渝北區茨竹鎮養老服務中心、茨竹鎮華鎣山敬老院完成“轉身”,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由知名養老企業接手運營,119位特困老人過上新生活;山東淄博養老服務企業創新“五七”模式,以人工智能賦能養老產業。這些利用社會力量、引入市場機制的創新嘗試,為養老服務注入了新活力,成為養老產業發展的有益探索。
如今,越來越多的銀發一族對精神文化生活、社會參與有更高需求,他們不僅要“一日三餐”,更要“詩和遠方”。扎實推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不僅能夠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高質量的新型養老需要,還將在拉動養老消費、穩定和擴大就業、帶動相關投資、促進科技創新和應用等方面帶來巨大市場機遇。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深,未來,“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將有更多答案。當然,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推動養老產業發展,首先要鼓勵更多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的方式參與到養老服務中去,推動建設一批方便可及、價格可接受、質量有保障的養老服務機構。此外,還要積極規劃布局一批銀發經濟重點發展區域,優先培育一批帶動力強、輻射面廣的龍頭企業,打造一批產業鏈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產業集群,以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層次、高品質健康養老需求。(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