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隨著本次強降水過程減弱,韶關市區及下游北江河段水位繼續緩慢回落。盡管當地洪澇有慢慢退去的跡象,但連續強降雨導致地質災害等次生災害的可能性仍不容小視。
在韶關市湞江區十里亭鎮金鳳坪村,廣東省地質局第三地質大隊(簡稱“地質三隊”)副大隊長陳強告訴記者,這段時間尤其要防范強降雨后的地質災害風險。“持續強降雨的中后期,也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期。這段時間的‘龍舟雨’已連續下了近一個月,山體土壤的含水量已經接近飽和,特別容易發生山體滑坡、坍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陳強說。
“一方面,水位下降后,原先含水量飽和的土體失去了‘浮力’,形象地理解,就像是土壤‘空心化’,失去了支撐;而另一方面,由于前段時間土壤含水量飽和,此時土質變軟,強度很低,在邊坡、削坡建房位置等區域就更容易發生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陳強解釋,這也是為什么汛期地質災害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且容易造成傷亡。
按照省自然資源廳的部署,地質三隊派出省級技術指導組1組4人,全程參與韶關市地質災害防御技術指導。技術指導組在現場調查過程中,新發現公路邊坡風險點1處,通過指導開展應急處置,避免了災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