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私募規模壓力正逐步釋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去通道、凈值化背景下,券商私募資管規模經歷了由18萬億元左右的峰值壓降至5萬億元左右低位的陣痛,至今,業務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券商私募資管主動管理轉型成效初顯。今年以來,券商私募資管規模逐步回升至5.82萬億元(數據截至5月末,僅統計券商及資管子公司),較年初增長5169.04億元,增幅為9.74%。其中,4月份以來的增長趨勢更為顯著,4月份規模較3月份增加2866.09億元,增幅為5.35%;5月份規模較4月份再度增加1808.11億元,增幅為3.21%。
進一步剖析私募產品結構可以發現,固收類產品成為目前券商私募資管規模整體抬升的核心驅動力。截至5月末,固收類產品規模為47480.66億元,占比81.56%,較4月末增加1672.03億元,較3月末增加4422.86億元,較年初增加4786.72億元。
“固收類產品占比較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深圳市證券業協會合規專業委員會課題顯示,一是對于個人客戶來說,投資者對于穩健理財需求旺盛,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越來越低,券商發行的固收類產品普遍受到個人投資者的追捧,特別是“固收+”類產品。另一方面,包括銀行理財子公司在內的機構投資者,也是券商資管的固收管理規模提升的推動力量。比如,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初期在產品布局和投研能力等方面都有待提升,亟需借助券商等成熟資管機構的力量。
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則是券商資管快速發展的基礎。以主動能力為代表的券商私募集合資管計劃規模占比由2018年的14%提升至2024年5月末的52%,規模突破3萬億元大關。截至5月末,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規模增至30554.55億元,較年初增加4627.04億元,增幅為17.84%,占券商私募資管業務規模的比重提升至52.49%。
作為輕資本業務,業績表現進一步驗證了資管業務的轉型成效。今年一季度,在上市券商五大主營業務中,資管業務收入降幅最小,43家上市券商資管業務凈收入為108.81億元,同比下降2.15%。其中,有24家券商實現正向增長,6家券商該業務凈收入同比增幅均超100%。
目前,券商資管業務的競爭格局呈現分層狀態,頭部券商因業務條線短板少、基礎扎實而具有較強的綜合業務優勢,逐步形成差異化、精品化發展模式。私募方面,截至5月末,券商私募資管業務平均管理規模為606億元,管理規模中位數為232億元,管理規模大于2000億元的公司有7家。公募方面,東證資管、中銀證券、財通資管、華泰證券資管四大公司的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遙遙領先,均在1000億元以上。
券商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超萬億元
當前,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已突破30萬億元。券商資管公募業務戰略規劃更加清晰,不少券商通過競逐公募賽道大力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與私募資管齊頭并進助力券商業績增長。
同時,政策層面也不斷推動證券行業聚焦主責主業,回歸業務本源。在政策的引導下,通過大力推動資管業務的發展,持續加強投研體系建設、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券商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眾多券商結合近年來大集合參公運作的經驗,通過設立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基金牌照、設立公募基金公司、增持公募基金公司股權等方式拓寬公募業務邊界。
Wind資訊數據顯示,目前,有數據可查的由券商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約10488億元。
2023年,多家券商通過并表公募基金公司助力資管業務收入實現大幅增長。不少提前布局公募市場的券商已逐步形成品牌效應。
例如,上述4家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突破1000億元的券商,合計管理規模為5089.2億元,占所有券商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的比重達48.52%,而第五名券商管理規模僅在500億元左右。
不過,券商資管與長期從事主動管理的公募基金公司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那么,券商資管憑借哪些優勢在公募領域“站穩腳跟”?對此,財通資管相關負責人表示:“立足自身優勢,做好公募化轉型是券商資管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券商資管開展公募業務具備一定優勢,主要體現在證券公司全產業鏈資源聯動上。”
“隨著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的推進以及基金投顧業務的逐步成熟,證券公司要求旗下資管子公司強化優質產品的供給,發揮資產配置能力優勢,為客戶提供一攬子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上述財通資管相關負責人表示,券商資管應充分發揮內部協同聯動優勢,共同推進各類型產品線布局,搭建更完善的客戶服務體系。此外,與傳統公募基金管理人的業務結構不同,投融聯動類和資本市場創新類業務可謂券商資管的特色,是能夠做出差異化的重要方向,包括ABS(資產證券化)、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等方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