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喜歡紅色。那是血的顏色,火的顏色,信仰的顏色。
公元2022年2月3日,在古人猿雕像深邃目光注視下,奧林匹克之火,在泥河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啟傳遞,它與人類文明起源之火,實現跨時空對話。
當奧林匹克之火,繼續燃燒于“東方人類的故鄉”時,東方人類文明起源之火,再一次令世界矚目——
2022年3月3日(北京時間),世界頂級期刊《自然》雜志,把目光投向地球東端的中國張家口泥河灣盆地,在線發表了一項歷時近10年的考古成果——《中國四萬年前創新的赭石顏料加工和工具制作技術》(Innovative ochre processing and tool use in China 40,000 years ago)。
蔚縣下馬碑遺址的這一突破性發現,是我國乃至東亞地區目前已知最早史前人類加工顏料、鑲嵌使用細小石器的遺存,有望推翻“現代人群在東亞形成的時間晚于舊大陸西部”的傳統認知,重構東方人類乃至世界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發展進程。
這一刻起,東亞人群文化起源研究,不再局限于“吃什么、干什么、怎么干、怎么活”,而是真正進入到人類審美、文化、信仰的精神領域。
“那一抹紅色”
3月3日,12時23分。
北京王府井,飛速的地鐵在8號線上呼嘯而過。見證著地球東方這座古老而現代的都市,光一般的速度和火焰般的繁華。
合上手機,王法崗從激動和匆忙中漸漸放松下來。一抹紅色,從飛馳的窗外掠過。
這極不尋常的一天,是從網絡開始的。
3月3日凌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中國四萬年前創新的赭石顏料加工和工具制作技術》。隨即,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對河北省泥河灣盆地舊石器考古發現與研究最新進展予以通報,將張家口蔚縣下馬碑遺址的突破性成果公布于世。
作為論文第一作者,年輕的王法崗博士代表該項目國內外研究團隊現場進行講解。面對國內考古領域權威大咖前輩時,他感到興奮、激動,內心深處還有些許忐忑。
第一時間撥通他的電話,問:“你在疾馳的車上想了些什么?”他苦笑著說——累,想倒頭就睡,想回去,希望時間停止。
一個在山谷荒原里待太久的人,對于喧囂有一種本能地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