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半年報披露季拉開帷幕,銀行業能夠交出一份怎樣的“成績單”備受關注。雖然上市銀行半年報還未正式披露,但已有多家非上市銀行率先登場。7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已有至少26家地方銀行披露了上半年度業績數據,銀行盈利能力承壓,16家出現凈利潤負增長。在分析人士看來,凈利潤下滑在市場預期之內,疫情對企業及個人信貸需求、償債能力造成影響,疊加監管引導金融系統讓利的影響,銀行業未來仍面臨著利潤增長壓力。
16家凈利潤負增長
疫情影響之下,地方性中小銀行的經營業績承壓。截至7月23日15時,據中國貨幣網披露,已有26家地方中小銀行公布了上半年業績數據。除東莞銀行和湖州銀行2家擬上市銀行以及湖北銀行外,其余23家均為農商行。在這26家銀行中,青海大通農商行僅公布了撥備前利潤,湖北十堰農商行和江蘇泰州農商行暫無可對比數據,故將23家銀行進行分析。
從盈利能力來看,23家銀行中,僅有7家銀行的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實現了增長,且只有佛山農商行1家實現了兩位數增幅,其他6家均為個位數增長。此外16家銀行出現凈利潤負增長,其中6家降幅超過30%,包括山西盂縣農商行山東萊州農商行、肇慶農商行、湖北隨州農商行、湖北銀行和吉林環城農商行等。就凈利潤出現負增長的原因及后續改善措施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嘗試聯系多家銀行,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對于凈利潤的下滑,一位農商行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自一季度以來,受疫情影響,銀行業經營都較為困難,而地方性銀行面對的經營壓力更大,所以凈利潤出現下降,這也是行業的現狀。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認為,一方面,受疫情影響更大的是中小微企業和零售客戶,而中小銀行作為參與普惠金融業務的重要力量,受到的業務和風險等方面的影響相對更明顯。另一方面,疫情也使得銀行加強風險管控,面對積累的風險,部分中小銀行業務拓展減慢,因此拖累了盈利增長。
警惕資產質量暴露“時差”
分析人士預計,凈利潤除了與減費讓利、業務擴張受限有關,也可能與銀行為抵御資產質量下滑而大幅計提撥備有關。根據利潤表,安徽利辛農商行上半年資產減值損失7700萬元,同比增長24%;肇慶農商行計提資產減值損失1.526億元,同比增長了5.8倍。
目前來看,26家銀行中只有6家披露了不良貸款率數據。6家銀行中,2家銀行不良率較年初下降,分別為江蘇溧水農商行和吉林環城農商行。不良率上升的4家銀行包括湖北銀行、湖州銀行、阜陽潁東農商行和青海大通農商行。其中,湖北銀行的升幅最大,截至2020年6月末,該行不良率為2.7%,較年初上升了0.71個百分點。
資產質量下滑是整個銀行業的一大現狀。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近日表示,截至6月末,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3.6萬億元,比年初增加4004億元;不良貸款率2.1%,比年初上升0.08個百分點。
由于資產質量暴露有“時差”,因此,商業銀行未來風險化解的壓力依然很大。上述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由于經濟下行在金融領域反應有一定時滯,加之宏觀政策短期對沖效應等,違約風險暫時被延緩暴露,預計在今后一段時期不良貸款會陸續呈現和上升。銀行要及時填補撥備缺口,全面覆蓋風險損失。
業績“過冬”恐成大趨勢
事實上,銀行凈利潤增速放緩或者出現負增長已在預期之內。央行研究局課題組此前撰文指出,隨著實體經濟困難向金融領域傳導的滯后效應逐漸顯現,以及一些政策因素的影響,銀行后期不良貸款處置和資本消耗壓力明顯加大,銀行利潤增速可能下滑,不排除年內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的可能。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上文中的部分凈利潤仍然正增長的銀行,也面臨著增速放緩的局面。比如,東莞銀行2019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增速為19.7%,今年上半年已放緩至2.8%;湖州銀行的凈利潤增速也由去年上半年的約31%下降至個位數。
今年以來,為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監管部門指導商業銀行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此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將通過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等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這一讓利規模相當于商業銀行2019年凈利潤的75%,如此力度的讓利或會對銀行盈利帶來較大影響。
郵儲銀行戰略發展部研究員婁飛鵬表示,受讓利實體經濟以及不良貸款承壓等因素影響,預計銀行業凈利潤難以維持高增長。其實,銀行業凈利潤維持適宜的增速是常態,面對這種情況銀行需要按照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做好自身的各項金融服務,結合經濟發展和客戶需求變化做好轉型發展。
在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看來,從整個銀行業來說,不管是規模還是盈利方面,上半年穩定增長的態勢還是可期的。不過,中小銀行未來面臨著較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