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向好以及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證券業吸引了不少人才加入。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證券業從業人員數據發現,下半年以來,有2223人進入證券業。其中,券商人員流入幅度最大的業務線就是證券投資咨詢業務(分析師),從業人數增幅達5.39%。與此同時,券商還在廣撒“英雄帖”招賢納士。
證券行業人才需求旺盛
目前,有數據可查的124家證券公司(包含子公司)從業人員總數為32.75萬人。與近年來員工大批出走情況不同,今年下半年以來,券業從業人員較上半年增加2223人。其中,券商人員流入幅度最大的業務線為證券投資咨詢業務(分析師),增幅達5.39%。
在券商從業人員中,一般證券業務、證券投資咨詢業務(分析師)、證券投資咨詢業務(投資顧問)、保薦代表人這四大類業務從業者人數全部增長。這其中,分析師人數為3341人,增幅為5.39%;一般證券業務人數為19.16萬人,增幅為1.72%;保薦代表人人數為4117人,增幅為0.88%;投資顧問人數為5.65萬人,增幅為0.85%。
近期,券商正在廣撒“英雄帖”招賢納士,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包括中金公司、天風證券、平安證券、國海證券、國金證券在內的多家券商正在積極招聘人才,崗位覆蓋包括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資管業務、研究、金融科技等熱門業務線,某券商還專門開設了湖北地區專項招聘。
對此,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員趙亞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雖然有很多行業受到疫情沖擊,出現了大量離職現象。但就證券公司來說,與其他金融機構不同,由于股市異?;鸨?,有大量新客戶、新資金入市,證券行業反而變得非常有吸引力,有不少證券公司也存在人手不足的現象,人才需求缺口很大。”
分析師隊伍增至3341人
當下,券商“研究力”已成為核心競爭力之一。隨著金融業逐漸開放,在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出臺后,券商面臨全能型券商和專業型券商的路線抉擇。同時,新《證券法》全面推行注冊制,具備成熟投行團隊、項目儲備豐富、研究定價和機構銷售能力突出的證券公司將迎來新的盈利增長點。124家券商中分析師已增至3341人,較上半年增長171人。擁有分析師人數超過100人的券商有8家,其中,海通證券、國泰君安、中金公司的分析師人數最多,分別為147人、138人、132人。
在行業競爭壓力與日俱增的情況下,各家券商都在找尋自己的特色化“研究道路”,證券公司對于優秀的分析師人才求賢若渴?!蹲C券日報》記者通過獵聘網發現,某上市券商招聘的分析師給出的薪資福利為36萬元/年-90萬元/年,需要能根據業務需要提供各類專題研究,形成深度的專業研究報告,為團隊及客戶提供深度可落地的資產挖掘及策略支持;參加路演和實地調研,完成調研報告,出具信用評估意見等多項要求。
而業內關于研究所或者研究業務的布局、調整動作也很頻繁。8月份,紅塔證券將新設研究所(事業部制),作為公司的一級部門,專門履行公司賣方研究業務的拓展與管理等職責。浙商證券首次將研究能力提升為“五個提升建設”的頭號工程,對研究能力的重視達到空前高度,同時從市場上引進白金分析師,打造“白金研究所”。5月份,原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立峰正式加入浙商證券研究所,任浙商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策略分析師。華林證券在投資研究方面,將進一步優化員工結構,繼續加大投資、研究、信評等方面的人力投入,重點加強金融科技人才引進,積極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投資研究團隊的能力。光大證券推進人才結構調整,加強重點客戶服務,擴大在核心研究領域的市場競爭力與創收力,不斷提升賣方研究價值。中銀證券將以大類資產配置為抓手,推進貼近買方需求的賣方研究工作。
3家券商從業人數過萬
從各家券商從業人員總數來看,目前,有3家券商的從業人員數量超過萬人,分別是國泰君安(1.08萬人)、廣發證券(1.07萬人)、國信證券(1.07萬人)。下半年以來,有9家券商從業人員數量增長超過100人。其中,國信證券的從業人員數量增長最多,達758人;其次是中信證券,為359人;廣發證券位列第三,為270人。
同時,減員的券商也不在少數,下半年以來,已有46家券商呈現人員減少的情況。其中,申萬宏源證券從業人員減少293人,國盛證券減少138人,安信證券減少97人。不過,據記者觀察,安信證券從業人員的減少主要是由于8月份以來,有32人“轉戰”安信資管。
目前,證券行業馬太效應凸顯,強者恒強態勢顯著,39家上市券商從業人員(包含子公司)共有21.29萬人,占124家券商從業人員的65.01%。
當下,留住人才,成為金融機構普遍的難題。近日,普華永道發布的金融人才趨勢報告顯示,金融機構提供的薪酬已經不像以前那么誘人,也未找到合理的薪酬與福利組合來吸引和留住年輕人才。借助擴張與合并,大型企業愈加壯大,開始面臨全球各地企業普遍存在的技能不匹配問題;相對而言,成熟市場合格的人才過剩,新興市場則面臨人才短缺。但解決方式并不是簡單地將人才轉移到增長更快的市場。更重要的是,只有了解本土情況的員工才最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