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資管產品頻頻出現的兌付事件讓不少投資者連連“踩雷”,這次“暴雷”的是鵬華基金旗下子公司——鵬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鵬華資產”)。
據《每日財報》了解,由鵬華基金子公司鵬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作為管理人、工商銀行代銷的“鵬華聚鑫1號-25號資管計劃產品”已全線違約,25只產品總規?;虺?0億元,資金缺口或超20億元。
10月16日,鵬華基金旗下鵬華資產官網發布公告稱,目前,該系列產品相關兌付工作正順利推進并基本完成,投資者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護。
10月18日,據媒體報道,聚鑫系列產品正式違約后,代銷方工行緊急拿出一份兌付方案,承諾今年10月20日兌付本金的50%,另外48%的本金轉為工行理財,2%本金作為該理財的收益,1年后到期兌付。
值得注意的是,該系列產品的違約原因及底層資產情況,管理方和代銷方未做明確解釋,成為最大謎團。
兌付一再拖延,4.1%年化收益率也“暴雷”
據官網信息顯示,鵬華資產是首批中國證監會核準從事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以及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業務的專業資產管理公司。由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控股,于2013年1月4日在深圳前海注冊成立,注冊資本1.5億。
截至2020年9月底,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約368億元人民幣,產品累計發行數量1188只,存續產品數量242只。
《每日財報》通過部分投資者在微博上發布的信息了解到,其中部分資產管理計劃早在7月就已到期,但此后曾多次延期。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鵬華資產股東的鵬華基金也在10月16日披露公告稱,關注到有關媒體關于鵬華資產管理的聚鑫系列資產管理計劃相關報道,亦收到關于該資產管理計劃的問詢。鵬華基金理解和支持鵬華資產本著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原則作出的相應努力和安排。
據《每日財報》了解,鵬華聚鑫系列100萬起投,限期6個月滾動發售,銀行提示風險等級為PR3(風險適中),自今年7月開始,25只基金陸續到期,但投資者等來的卻不是承諾中4.1%的年化收益率。
8月14日,鵬華資產發布了產品提前終止公告,公告表示,投資管理計劃擬提前結束……最晚于公告出具之日起30天內完成分配。
然而,30天之后,另一份分配延期公告不期而至。
在這份新的公告中,鵬華基金方面稱:一定比例的資產已經完成變現,但仍有個別資產存在嵌套結構,回款需要一定時間;個別資產原定交易策略為持有至到期,詢價賣出需要一定調解;個別資產的變現回款處于清算在途狀態。
基于以上原因,該計劃盡可能在延期公告發布后40天內執行分配。
“強勢”的兌付方案,要么拿6成本金要么等1年
據公開報道,部分投資者透露,在歷經兩次延期兌付后,10月,工商銀行方面發布“口頭通知”:無法順利兌付,并緊急拿出了一份“強勢”的兌付方案。
在上述工行的兌付方案里,其承諾今年10月20日兌付本金的50%,另外48%的本金轉為工行理財,2%本金作為該理財的收益,1年后到期兌付。
《每日財報》注意到,這樣的兌付方案與“不得承諾保本保息”監管條例明顯相悖。此外,接受此方案的投資者不僅無法拿到年化4.1%的收益,還要忍受一半的錢一年后才能拿到。
但據公開媒體報道,不少購買了鵬華聚鑫產品的投資者已經簽署了該協議。而這背后是,如按照目前的產品清算進度要求清算,投資者僅能獲得相當于本金60%的返還金額。
底層資產成謎,管理代銷“踢皮球”
為何固收類產品出現如此大的虧損,底層資產到底是哪些標的,面對諸多疑問,鵬華資產不僅沒有發布公告,而且面對質詢也守口如瓶。
聚鑫系列產品在運作期,相關運作報告就無從查詢,在產品無法兌付后,代銷方工商銀行、管理人鵬華基金也沒有公布投后報告、季度、年度等定期報告。
工商銀行告知投資者可自行登錄管理人官網查詢,而鵬華資產則告知投資者:相關投資報告只提交代銷方工商銀行,不直接提交給投資人。
而與鵬華資產、工行的答復相反,在產品合同中,明確要求資產管理人披露運作期年度報告、季度報告和臨時報告,并將有關信息發布在資產管理人官網以供查閱。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多位投資人者的身份信息無法注冊鵬華資產官網賬號。對此,鵬華資產的解釋為:該投資者為代銷機構工商銀行客戶,其身份信息被系統自動屏蔽,因此無法通過官網渠道查詢上述報告材料。
對此,工行方面的解釋似乎比鵬華資產合理一些,工行方面表示:未經管理人允許,工商銀行作為代銷機構,即無權要求管理人提交有關報告,也無權擅自決定將相關報告對外公開。
工行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不管鵬華基金是否給工行提供了報告,工行都不能給投資者看,要看報告還得找鵬華基金。
而根據產品合同,“資產管理人需披露運作期報告,具體包括年度報告、季度報告和臨時報告,并將有關信息發布在資產管理人官網上,以供投資人查閱。”這一點被明確要求。
或因“短貸長投”所致,曾買入海航債券
據鵬華資管官方網站披露的數十款產品的信息,“聚鑫”系列16號,C系列產品成立日期均在2017年之前,而“聚鑫”1~15號,聚鑫A,聚鑫B或均早于2017年。
所以,工行所代銷的鵬華聚鑫系列,貌似是銀行“短貸長投”的類資金池型產品。按照修改前規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將延續至2020年年底,屆時金融機構存量產品需整改完成,且不得新增產品。
據鵬華資產官網,公司曾于8月14日披露《鵬華聚鑫1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提前終止公告》,并指出終止原因為“根據資管新規的要求,綜合考慮聚鑫系列產品的整體管理。”
在《鵬華聚鑫1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分配延期公告》中,鵬華資產也表示,由于“部分資產存在嵌套結構,回款需要一定時間……個別資產的變現回款處于清算在途狀態”。
種種證據表明,此次暴雷或是因多重嵌套結構及“短貸長投”所致。此外,據公開報道,工行客戶經理向部分投資者確認,該系列產品曾買入海航債券。
而在今年4月中旬,11.5億元海航債券的“強行延期”,讓海航系債務風險浮出水面。在債券延期兌付的背后,浮現的是海航集團的債務風險。
由于近年來過度擴張,引發了海航流動性風險;杠桿率較高,盈利能力顯著下降,在疫情的沖擊下,集團核心航空企業經營壓力巨大,目前海航集團未到期的債券存量規模逾百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