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27日正式發布至今,上海城市定制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滬惠保”交出了滿月的成績單。
“‘滬惠保’上線短短一個月時間,就有575萬人投保,占到可參保人數的30%。預計到投保結束時的6月30日,投保人數可能會達到700萬。”在近日舉行的平安養老ESG戰略發布會上,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副秘書長伍國良表示。
“目前的參保人數達到了之前的預期。”一名負責“滬惠保”項目的保險公司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她同時稱,盡管投保率達到預期,但受續保率、醫療通脹等因素影響,保險公司未來的整體經營情況仍不好預測。
而業內人士表示,保險公司的業務邏輯并非是靠惠民保類業務賺錢,而是在支持政府指導類項目的同時對客戶進行保險普及教育,之后用服務和其他商業產品增加客戶粘性,并進行二次客戶開發。
“滬惠保”滿月成績達預期
4月27日,惠及上海1900萬基本醫保參保人的“滬惠保”一經上線就呈現了“刷屏”之勢,投保量也一路高歌猛進。上線12個小時參保人數突破100萬,24小時突破150萬,31小時突破了200萬人……
伍國良提供的數據顯示,在“滬惠保”上線滿月之際,其投保人數達到575萬人,以每份115元來計算,總保費已達6.61億元。按上?;踞t保參保人數1900萬人來計算,投保率達到30.26%。同時,根據伍國良預計,到投保結束時的6月30日,投保人數有望達到700萬人。按此計算,其最終的投保率或將達到36.8%左右。
在上述保險公司高管看來,這一成績顯然達到了當時的預期。而背后的原因,她認為一是由于“滬惠保”產品本身的吸引力,二是由于政府的背書和推動。
“滬惠保”定位于普惠大病保險,介于醫保和一般普通商業醫療保險之間,不限年齡、不限職業、不限健康狀況,無需體檢,高齡老人、高危職業、既往癥人群均可投保。且可用115元的保費撬動230萬元的補充醫療保險,覆蓋2萬元起賠線以上的特定住院自費醫療費用保險金、21種特定高額藥品費用保險金和質子重離子醫療保險金三大保障。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由于政策的參與。“得益于政府背書和推動的力量,此次‘滬惠保’的公域流量占比高,可高達7成左右。”上述高管表示。
據了解,和部分城市的“惠民保”業務不同,此次“滬惠保”采用共保體模式,由中國太保壽險上海分公司首席承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平安養老險、人保健康、泰康養老、平安健康險、太平養老、建信人壽等共同參保,鎂信健康為藥品服務提供支持。
國泰君安方面表示,惠民保的早期形態主要由一家保險公司獨家承保??紤]到產品隱含的承保虧損風險,2020年以來政府部門在惠民保產品的承保招標過程中,更傾向于選擇由多家保險公司共同參與的共保體模式,一般分為主承保(首席承保)和次承保公司,其中主承保公司份額較高,承擔出單和主力推動銷售的責任;次承保公司負責銷售推廣和分攤風險的責任。
由于采用了“共保體”模式,此次“滬惠保”的銷售渠道劃分為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兩個部分。所謂公域流量,指的是一些公共投保入口,包括“滬惠保”微信公眾號、支付寶、隨申辦等共同投保入口。而私域部分則是“共保體”內保險公司的各自渠道,包括營銷員、團體直銷、保險中介等形式進行銷售。兩個部分銷售的保費之和則為共保體的總保費。而此次公域流量占據絕大部分,正是政府推動的結果。
國泰君安分析稱,政府參與度是決定各地惠民保發展規模的最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主要體現在政府部門是否發布相關政策,以及是否對居民投保實行半強制性要求等。從現有的惠民保形態來看,政府參與度主要分為三大模式,分別為政府主導、政府指導和政府不主動參與,對參保率影響較大,政府主導參保率可高達90%,而政府不主動參與最低參保率甚至低于1%。但從目前情況來看,介于中間的政府指導模式是主流模式。
未來整體經營情況仍不可預測
在此次“惠民保”的火爆背后,各大保險公司的內勤、外勤的推廣頗顯賣力,有天天刷屏的,還有送小禮物的,甚至非業務條線的保險公司職工也有一人數十份的“指標”需要完成。
盡管115元的保費傭金極低,但代理人仍賣力宣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即要爭奪私域流量,而私域流量的排名則決定了占了“大頭”的公域流量在“共保體”各個保險公司之間的分配多寡。
費力爭奪份額背后,是“滬惠保”能賺大錢?
事實并非如此,此前惠民保類業務由于逆選擇強,保費低廉,因此其是否能可持續發展就成為了業內對這類業務最為擔憂的一點。
在“滬惠保”上線時,伍國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預測:“從成本測算方面來看,預估投保率約30%~40%,險企基本可以略微盈利。”
而按照目前的參保情況來看,“滬惠保”的參保率最終大概率會定格在上述區間內,那么保險公司的承保盈利性如何?
上述高管針對這一問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整體的業務運營數據應該問題不大,但未來幾年的整體情況仍然不好預測。一方面年輕健康人群是否會持續續保是一大問題,另外高齡住院人群的醫療消費增長有半年的滯后,且有醫療通脹問題,這些也會對保險公司的承保盈利構成挑戰。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商業保險公司而言,積極參與惠民保類業務,一方面有助于今后得到更多的政府支持,對其政策性項目有利;另一方面惠民保作為入門級保險產品有利于提升客戶的保險保障意識,為后續加保商業健康險打下基礎。
“我就是想用‘滬惠保’來敲開客戶的‘門’,后續用服務吸引客戶,現在已經有在我這里買‘滬惠保’的客戶向我咨詢其他重疾險、年金險等險種了。”一名保險公司營銷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國泰君安認為,目前部分惠民保類業務已有針對不同客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包括滿足帶病客群的潛在用藥和病程管理需求,以及滿足健康客群的基礎健康管理服務需求。因此惠民保的爆發式發展對于率先自建健康管理平臺,且有效融合保險+服務的公司更為利好。
根據國泰君安數據,截至2021年5月,全國共上線127款惠民保產品,包括105個城市級項目、17個省級項目和5個全國性項目。根據思派健康統計數據,惠民保累計參保人數達5600萬人,累計保費收入48億元,人均保費8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