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涼風習習,坐落于龍巖市上杭縣古田鎮的古田會議會址,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游客。背靠社下山,正前方是一片荷塘,這是一座單層歇山四合院式的宗祠建筑,用搪瓷燒制的“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大字格外顯眼。
1929年12月,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在上杭古田召開,史稱“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
龍巖位于福建西部,是全國著名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核心區域,是紅軍長征重要出發地之一,享有紅軍故鄉、紅色搖籃、紅旗不倒“三紅”的美譽。
今年2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革命老區迎來重大發展機遇。龍巖市委書記李建成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龍巖將牢牢把握這一重大機遇,緊緊圍繞“建設閩西南生態型現代化城市,打造有溫度的幸福龍巖”的目標定位,抓緊抓實生態立市、產業強市、創新興市、依法治市、幸福龍巖建設五大關鍵工作,努力走出一條龍巖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的康莊大道。
傳承閩西紅色基因
如今的古田已成為紅色培訓的重要基地,近70個部隊、軍事院校均在古田設立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或教學實踐基地。
“共建教育基地不能僅是簡單授予一塊牌子,要有實實在在的內容。”古田會議紀念館副館長陳金娥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目前,共建教育基地側重于紅色傳統文化的教育,包括在古田參觀會議舊址群、聽講座;另一方面,紀念館也會組織隊伍外出宣傳,走進高校、走進軍營、走進機關。
為進一步用好紅色資源,2019年11月,龍巖市委、市政府批準設立古田梅花山文旅康養試驗區。該試驗區主要從紅色旅游、紅色培訓、紅色研學這“三紅”產業著手建設,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封閉運行、自求平衡”原則,由龍巖市文旅匯金公司和古田建發公司代表市、縣組建的古田圣地旅投公司統一負責項目的招商、建設、投資、運營和管理。
試驗區圍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等領域,2020年重點實施項目27個,總投資超過60億元,其中6個項目列入省重點項目。
今年1~4月,古田旅游區接待紅色旅游超66萬人次,紅色教育培訓班182期。古田管理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黃裕珍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紅色旅游的成效十分顯著,比如今年剛打造起來的一個新景點——千畝花田,開園1個月內接待游客超過12萬人次,帶動旅游收入超過1000萬元。”
“接下來,古田將大力發展餐飲、住宿、娛樂等第三產業。尤其是針對一些中長期的培訓班學員,如果沒有相應的配套設施,古田對他們的吸引力就會下降,所以我們也在加快實施景區綜合提升工程、文旅小鎮、美食街等項目建設,完善夜間經濟產業。具體而言,一方面將通過古田圣地旅投公司這個平臺與其他企業合資建設,另一方面,發動群眾利用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或者農家樂。”黃裕珍說。
2020年,古田鎮常住人口達20386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863元。古田鎮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鎮,梅花山獲批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
“林改真好,林下有寶”
生態優勢是龍巖發展的最大優勢。作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龍巖境內擁有梅花山、梁野山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79.39%。如今,林下經濟已經成為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謝春榮是龍巖市武平縣萬安鎮捷文村的脫貧戶。此前,家中因病致貧,六口人只有他與妻子兩個勞動力。在2015年的時候,謝春榮還在村里打著散工,肩上還扛著貸款。
但如今,說起自己在做的“生意”,謝春榮如數家珍:“種靈芝,種獼猴桃,采紅菇,養蜂……”去年,謝春榮一戶人實現年收入超10萬元,除了用于家人吃飽喝足穿暖外,謝春榮還在不斷投入,擴大產業規模。
紫靈芝是捷文村的主導產業,種植規模達2500畝,占全縣林下仿野生種植紫靈芝面積的四分之一,預計今年有望突破3000畝。為此,捷文村還專門建設了林下經濟展銷中心,搭建起靈芝產品銷售平臺。
武平縣萬安鎮副鎮長何明澤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靈芝的收益非???,當年種當年收,一年收兩次,而且種下一次可以保障3~5年,雖然到后期量會逐漸減少,但基本上是有保障的,只需要補植或補種就可以了。此外,靈芝的市場也在逐步打開,尤其是依托捷文村比較良好的生態,消費者對靈芝品質比較認可,在全縣來講,賣出的價格是比較好的。”
在發展紫靈芝產業的過程中,捷文村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黨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先后打造紫靈芝、富貴籽等林下特色種養基地6個,成立專業合作社4家、村級公司1家。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6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008元。
“我們還將繼續擴大紫靈芝的種植規模,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林農自己種植,比較分散;二是通過吸納農戶以合作社的形式種植,這也是最主要的模式,約1000畝;三是以村辦企業的形式種植,我們引進了一家生產靈芝產品的龍頭企業,但企業自己種植的部分遠遠不能滿足生產需求,因此企業也會向合作社和農戶收購靈芝。”何明澤說。
2001年,捷文村在全國率先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國第一本新版林權證在此誕生,經驗做法先后被省、國家出臺的林業改革文件吸納,被譽為“全國林改策源地”。當地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便是“林改真好,林下有寶”。
2020年,武平縣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150.12萬畝,實現產值36.5億元,同比增長6.75%。2013年以來,帶動農戶3.1萬戶發展林下經濟,2020年林下經濟從業人員人均年收入4.7萬元。
與此同時,森林資源也得到了保護。2020年,武平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9.7%,比2015年增加了1.81%;森林蓄積量2487.2萬立方米,比2015年增加453.8萬立方米。
老區與灣區聯動發展
鄭和平是龍巖長汀人,年輕時前往東莞創業開電子廠,一待就是近30年。2018年,他回到家鄉投資建廠,成立了福建景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坐落于福建龍巖高新區長汀產業園區,去年年底正式投產。
為什么選擇把工廠遷回家鄉?鄭和平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我們在東莞的發展遇到了瓶頸,成本非常高,包括人工成本、租金成本,但更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招人難。”
“目前正在全方位招聘員工,普工和技術工都需要,特別是研發工程師,未來將把重點放在研發。在新招到的研發工程師中,有一個也是長汀本地人。”鄭和平透露,從去年年底開始招聘員工到現在,已經招到了160名,接下來計劃把東莞工廠80%的業務逐步遷到長汀,爭取到今年年底員工數達到500人。
“目前的招聘情況基本達到預期,也證明選擇在家鄉投資建廠是正確的。”鄭和平表示,“在回鄉投資建廠過程中,政府給予了很多支持,我們周邊的設施都是政府幫忙籌建的,在簽合作協議的時候,答應的事情也兌現了,這增加了可信度。當初投資建廠時也考慮到產業鏈和物流是否能跟上的問題,雖然目前來看相關上下游產業鏈比較弱,不夠完備,但這也在意料之中,我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配套企業在這邊投資建廠。”
據了解,該園區主要發展紡織服裝、機械電子、稀土精深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至2020年底,園區共落戶企業379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3家,億元以上企業23家,從業人員近2萬人。
毗鄰廣東,龍巖近年來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推動老區與灣區產業合作不斷走向深入。
龍巖市商務局副局長陳長幫在今年5月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一兩年來我們在承接灣區的產業轉移過程當中,有223個項目落戶到我們龍巖革命老區,其中10億元以上的項目達到26個,為我們老區的發展注入全新的能量。”
根據《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將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納入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和經濟區、城市群、都市圈相關規劃并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強革命老區與中心城市、城市群合作,共同探索生態、交通、產業、園區等多領域合作機制。其中,支持龍巖與粵港澳大灣區共建產業合作試驗區。
“十四五”期間,龍巖將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主動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打造區域經濟分工協作的新增長極。其中,將完善區域招商引資機制,推進合作園區建設,開展常態化專項招商;以產業鏈合作帶動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的機械裝備、有色金屬等產業的下游應用、核心關鍵零部件生產行業等投資設廠,推動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區域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