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1日是第十七個“中國航海日”。“中國航海日”活動組委會日前發布的《2021年中國航海日公告》稱,我國約95%的國際貿易貨物量是通過海運完成的,海運在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暢通、促進世界經貿發展、維護國家海外權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1年中國航海日主論壇以線上形式舉行。相關專家學者齊聚“云端”,就中國航運業發展情況、如何實現航運業高質量發展,以及航運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等相關問題發表了觀點。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兼中國海上搜救中心主任趙沖久介紹說,航運業是服務內外經濟循環、促進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七十多年來,我國航運業經歷了從“瓶頸制約”到“初步緩解”,再到“基本適應”和“部分領域適度超前”的奮斗歷程,我國已成為具有影響力的航運大國。
面對疫情帶來的困難和挑戰,趙沖久表示,航運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一要攻堅克難,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安全穩定暢通,當好對外開放合作的“主力軍”,增強全球航運資源集聚和要素配置能力;二要補齊內河航運基礎設施短板,推進航運業統籌融合發展,推進運輸結構調整,深化改革創新;三要堅持創新引領,加快航運數字化轉型,推進全面綠色轉型,實現高水平安全與高質量發展良性互動;四要繼續弘揚絲路精神和航海精神,不斷豐富航海精神譜系內涵,傳承發揚航運歷史文化,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大軍。
“海運對我國經貿復蘇發揮著強大的支撐作用。”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立榮介紹說,去年受到疫情沖擊,在全球經濟萎縮的背景下,海運承擔了我國絕大部分的外貿貨物運輸量,為我國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增長貢獻巨大。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院長費維軍認為,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要求進一步發揮水運新優勢,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發揮內河航道與沿海水上通道的“黃金水道”功能,使其成為內循環發展的大動脈;鞏固遠洋航運在支撐高水平對外開放和維護國際供應鏈穩定的地位和作用,使其成為外循環發展的大通道;提升港口現代化管理與服務水平,大力發展多式聯運,使其成為雙循環聯動發展的大樞紐。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彤宙表示,我國航運大規?;A設施建設時代已經過去,以現代科技特別是新一代信息科技為支撐,以智慧港口、智能航運、綠色航道為代表的航運“新基建”,逐漸成為推動航運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沿海港口進入了結構優化、功能拓展、科技創新和軟實力強化的重要階段,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樞紐港口成為新目標,以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為重點的智慧港口建設成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