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海心橋是靜止的,不必非趕在一時扎堆游覽,無論何時它總會在那里等你。這句話反映了“預約制”下市民守護公共秩序的良好心態。
你會在廣州大橋上“打卡”廣州中軸嗎?聽著背后川流不息的汽車聲,許多人會給出否定的答案。但是,近一個月來,剛剛“滿月”的海心橋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新選擇。
在海心橋開通以前,一條“無人駕駛”的APM線縫合了廣州新中軸的“斷點”。而現在看來,軌道交通與人行橋帶給大家的心理距離還是不一樣的。
30余天來,廣州海心橋已接待62萬余人,而當夕陽西下時,更是它最受歡迎的時段,市民預約參觀“一票難求”。
海心橋為什么這么火?來“打卡”的市民普遍認為,海心橋為廣州CBD景觀拼圖補全了不可或缺的一塊。在海心橋主創設計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丘建發看來,海心橋為市民提供了最美天際線下的社交空間,滿足了廣州市民對于高品質活動空間的需求。
但是,仍有部分市民提出疑問,作為一座人行橋,為什么要實行“預約制”?
“打卡”
海心橋的“城市客廳”功能盡顯,已成為廣州的城市新形象
傍晚,一輪橘紅色落日緩緩沉入江岸線,人們在海心橋上捕捉城市中稍縱即逝的壯麗景觀:國際大都市廣州活力四射,一江兩岸霓虹璀璨、游船競渡,自然與人文景色在海心橋畔美妙融合。
海心橋南北跨度198米,橋長488米,本可以15分鐘走完的一座橋,卻被很多人“打卡”超過1小時。
市民陳先生帶著從惠州來的外甥女一路從橋北走至橋南,今年,外甥女考上大學,一家六口人一起來到新地標“打卡”;領著兩個深圳朋友游海心橋的市民姚先生說,如今接待外地朋友,海心橋這樣的地標不容錯過。
自6月25日開通以來,海心橋平均每小時接待2000余人,每日平均接待2萬—3萬人。“設計團隊的初心就是要設計一座高品質的,能讓廣州人擁有自豪感的橋梁。”丘建發認為,目前來看,它的“城市客廳”功能盡顯,已成為廣州的城市新形象。
“從前,特大橋梁主要是為了車行而建,現在,橋梁設計的出發點則更多站在人的角度。”丘建發說,海心橋的“走紅”,也反映出城市規劃設計正從“高質量”走向“高品質”。他還認為,海心橋的建設或許成為一個契機,能夠引領廣州新中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質。
管理
游客數量過多,海心橋目前參照旅游景區模式運營管理
而剛剛“滿月”的海心橋面臨著一個“成長的煩惱”:由于太過“火爆”,她成了廣州首個需要啟動“預約制”管理的跨江人行橋。
家住海珠區的市民劉小姐工作在廣州大劇院,每天,劉小姐步行半小時即可從家到上班地點,珠江幾乎是家與單位間的直線距離。在海心橋開通前,她滿心期待著這座橋可以節省自己的通勤時間,然而,她的心愿卻被“預約制”打消了。
大橋安保組負責人介紹,基于游客數量過多,以及作為廣州珠江新地標的定位,海心橋目前參照旅游景區模式進行運營管理,實施預約、錯峰、限時、限流、限量管控模式,每小時最大承載量為2500人。目前,大橋還在實施安檢,落實亮碼、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疫情防控措施。
也有不少市民并不反對“預約制”。周末來海心橋“打卡”的市民陳小姐認為,預約制讓橋梁有了更加舒適的觀賞環境,保障了游客的安全和防疫工作,有利于維護公共秩序,“只是晚間時段難約一些,白天時段都能在當天預約成功”。
是將海心橋打造成珠江上的熱門景點,還是南北兩岸的連接紐帶?這是海心橋管理方面臨的“兩難”選擇。
目前,廣州塔旅游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塔公司”)承擔著對海心橋的管理工作,這家企業同時也是廣州塔的管理方。該司負責人認為,盡管都是地標性建筑,但海心橋與廣州塔在管理上存在區別,“前者是免費的,后者是收費的,這也是海心橋管理的壓力之一”。
大橋安保組負責人介紹,目前海心橋通行時間為7時至23時,白天時段往往預約人數不飽和,“現在夏天比較熱,白天時段每小時只有幾百人,到了晚上才會出現預約飽和的情況”?;诖?,安保組提出依據橋上實際人數執行靈活的通行措施,對于臨時過江通行的人會予以放行。
輻射
開通以來,周邊文娛、消費性場所均感受到了海心橋的引流作用
作為珠江上的活力紐帶,海心橋不僅提供了絕佳的觀景空間,也在廣州新中軸上畫出了最美“曲線”。
“曲線”的兩端是海心橋的南北引橋,引橋設計兼顧珠江兩岸、海心沙、二沙島等景區的多向人流,充分對接并補充外圍現有步行流線。廣州塔公司統計數據顯示,當前,從南入口上橋的人平均每天較北入口多3000余人,此外,白天上橋游覽者的折返率高于晚間時段,這意味著海心橋在晚間對珠江兩岸的引流效果更為明顯。
橋梁即紐帶。作為當前“頂流”的海心橋不僅將人們留在了“城市客廳”,也為城市新中軸輸送了人流與經濟流。
“海心橋開通一個月來,周邊的文娛、消費性場所均感受到了大橋的引流作用,就連海心沙公園附近的流動餐車都比以往更受歡迎了。”花城匯廣場經營方告訴記者,大橋開通后,花城廣場、海心沙、花城匯日均客流增加超1.3萬人次,比開通前增長60%,花城匯日均營業額比大橋開通前增長約10%。誠然,這樣的增長不排除受暑假等因素影響,但經營方仍明顯感覺,海心橋開通后,客流的增長是顯而易見的。
今年5月,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在海心橋全球征名活動上介紹,珠江人行橋是一條聯系城市南北軸線的紐帶,它以曲線形態聯系南北,融入兩岸現有步行系統,充分尊重城市中軸的空間秩序,通過構造延伸的路徑串聯沿線重要景點、設施,編織形成活力效應互相疊加的濱水熱點網絡,將以基礎設施創新賦能廣州城市更新,讓老城市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國內文旅行業發展迅速,廣州也愈加重視對文旅資源的維護。廣州塔公司負責人透露,當前,廣州塔及其周邊地區正在創建5A級景區,海心橋的修建正是片區整體布局中的重要一環。
“國際化大都市的天際線是一種資源,且往往是世界級景觀,廣州塔、海心橋周邊以規?;?、聚集性為原則打造全域旅游景區,是為了讓城市處處有風景。”丘建發認為,要滿足人們對公共空間的強烈需求,光靠一江兩岸也是遠遠不夠的。如今,廣州花園、沙面島、永慶坊、新河浦、海珠濕地、白云山等都在打造“網紅”休閑區,這或許是緩解海心橋“預約制”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