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重慶市南川區在扎實開展“百企幫百村”工作的同時,不斷探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參與“百企興百村”。在2021年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階段,深入開展走訪、調研、座談,摸清村企實情,及時轉段提升,帶領民營企業下沉鄉村尋找“商機”,爭取重慶各級各部門大力支持,“百企興百村”助力鄉村振興成效明顯,形成“三大舉措、五項行動”深度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思路。
三大舉措上用“心”
南川區工商聯在強化“引導”上用“心”,進一步加強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和黨史教育,深化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增強參與自覺性和積極性,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村這片廣闊天地拓展發展空間,在履行社會責任中推動自身發展。
南川區工商聯在周密部署上用“心”,激發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動力。編制了《南川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印發了《南川區支持工商資本下鄉參與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南川區民營經濟參與鄉村振興戰略行動方案》,區、鎮(街道)分別成立了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五個專班并出臺了對應政策措施。
南川區工商聯還在精準服務上用“心”,切實推動解決困難問題,減少民營企業在實施鄉村振興項目中的阻力。組織專業的調研團隊,積極探索民營企業參與“百企興百村”行動路徑;定期組織民營經濟聯席會議、民營經濟人士接待日,區領導帶頭深入走訪服務民營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及時收集并解決民營企業在實施鄉村振興項目中的困難和問題,減少阻力。
五項行動上用“力”
一是打造一批現代農業項目,鄉村“造血功能”更強。南川區工商聯立足區位條件優越、生態環境優良、文旅資源優厚“三優”稟賦,空氣富氧、土壤富硒、水質富鍶“三富”優勢,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思路,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鄉村產業,創新生產模式、經營模式、流通模式,提升鄉村產品品質。引導城市資本投資農村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直播帶貨、網絡銷售等產銷對接新業態,不斷探索建立企業與村集體、農民之間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多樣化的聯合與合作,使村集體、農民更多分享產業發展紅利,增強鄉村“造血”功能。南川區工商聯引進嘉藍悅霖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建成藍莓科技種植示范園,實現村集體、農民、企業多贏的模式。重慶市特珍食品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專業技術、設備等優勢,幫助會峰村全面解決鹽菜銷售問題。
二是引進一批青年人才返鄉創業,鄉村活力更大。依托各企業、商協會,他們及時發現和引進人才返鄉就業、創業,帶動高新技術、先進理念、管理模式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如魏先曼返鄉創立重慶紅曼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功打造為全國“互聯網+新農民創新創業百佳成果”。引進大學生姜國強,在大觀鎮流轉土地近300畝,成立騰春蔬菜專業合作社,發展現代智慧農業,不斷探索蔬菜精細化高產栽培管理模式,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三是打造一批文旅項目,鄉村文化更豐富。依靠金佛山“世界自然遺產”和5A級景區這兩塊金子招牌,南川區工商聯引進良瑜、興茂等300余家民營企業在景區沿線,景區周邊投資旅游地產,農家樂、酒店或民宿,極大豐富了鄉村文化,增加了人氣,成為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如重慶良瑜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投資60億元打造的“良瑜國際養生谷”,布局休閑娛樂、運動健康、森林康養、謐林度假等功能板塊,配套建設大地花海、特色民宿、星空露營基地、度假酒店、青少年營地中心、避暑療養居住區、智慧康養平臺、中醫文化長廊、養身禪學院等文化旅游項目,促進了當地鄉村文化振興。
四是打造一批生態環保項目,鄉村環境更美。區工商聯組織引導民營企業發展綠色農業,將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結合,打造綠水青山的良好環境。如動員遠雪農場關停礦山,轉型升級發展,遍植果樹,建造農家樂,吸納20位居民就業,年產值近300萬元,獲評“全國農技推廣示范實驗基地”“市級示范家庭農場”等。引進愷基農業投資2000萬元建成生物肥料廠,利用畜禽糞便、餐廚垃圾、農作物秸稈等廢棄物作原材料生產有機肥,實現了15萬噸年產能。
五是推薦一批民營企業家到村任職,基層組織戰斗力更強。成立幫扶集團,組織博賽集團、嘉南集團等100余家民營企業結對幫扶40個村,推薦劉后文、肖斌等12名企業家擔任鄉村振興第一書記,積極引導推薦綜合素質較好的民營企業家擔任村黨組織書記、村主任等干部,建立村企聯建機制等,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家見識廣、管理水平高、信息資源多的優勢,提升基層組織綜合管理水平。
深度融合上用“策”
通過實施“百企幫百村”“百企興百村”行動,以“三大舉措、五項行動”為切入點,南川區工商聯不斷探索創新從“幫”到“興”的實踐。結合市場導向,引導民營企業從捐款捐物為主的“輸血”模式向投資產業、村企合作等雙贏的“造血”模式轉變。民營企業投身鄉村振興,把市場經濟意識、先進管理理念帶到鄉村,把先進技術模式、現代生產要素引入鄉村。不斷涌現出民營企業+合作社、民營企業+村集體、民營企業+農民、民營企業+產學研、民營企業+互聯網等“民營企業+”模式,為鄉村帶來生機,注入動力,趟出了一條村企深度融合,可持續發展的鄉村全面振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