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充分發揮可再生能源資源種類多、開發潛力大、可永續利用等特點,錨定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聚焦光伏發電、風電、生物質和垃圾發電、抽水蓄能及多能互補等領域,投資建設了一批規模效應大、帶動能力強、起勢見效快、夯基礎利長遠的重大項目,為能源結構降壓減負,夯實了山東省能源綠色轉型根基。截至今年6月底,山東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4904萬千瓦,同比增長44.5%,占該省發電總裝機30.2%。其中,光伏發電2606萬千瓦位居全國第一,風電裝機1819.5萬千瓦位居全國第五,生物質發電370.6萬千瓦位居全國第一,抽水蓄能和水電裝機107.9萬千瓦,山東省煤電發電量、清潔能源發電量、省外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由84:6:10優化至68:15:17。
“針對全省能源結構偏煤實際,山東堅持可再生能源優先發展,通過集散并舉、陸海齊進、變廢為寶、典型示范等舉措,力促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山東省能源局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山東為加快形成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新業態、新模式、新機制,今年7月份山東印發《關于促進全省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旨在推動“十四五”期間山東省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高比例、低成本、市場化、高質量發展。
集散并舉,光伏發電全國第一
山東充分發揮地域優勢、技術優勢和產業優勢,堅持集中式、分布式并舉,大力推進光伏電站建設和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總量持續領跑全國。
光伏電站建設。山東堅持光伏與土地利用、生態保護、農業生產協調發展,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地、荒蕪地、鹽堿地、坑塘水面等資源,科學布局農光、漁光、牧光、鹽光等“光伏+”項目,實現土地資源利用最大化。新泰市遵循“先治理、后建設”原則,利用采煤塌陷區建成全國首個“農光互補”光伏領跑者基地,讓3萬多畝廢棄采煤塌陷地變身農光生態園;濰坊壽光恒遠20萬千瓦鹵(鹽)光互補光伏電站,利用臨時分流區鹵庫鹽堿灘涂,建成集發電、制鹽、養殖、儲能于一體的大型集中式光伏電站,每年為壽光提供2.8億度綠色電力,節約標煤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6萬噸。
分布式光伏發展。山東堅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鼓勵各類電力用戶按照“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方式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優先支持用電價格較高的工商企業、工業園區建設規?;植际焦夥l電系統;支持學校、醫院、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居民社區等建筑物,推廣小型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山東還依托綠色能源示范村鎮建設,省市縣三級聯動,出臺系列支持政策,推動光伏建筑一體化。濰坊安丘彤力得公司通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累計建成“光伏村”100多個,戶均裝機25千瓦,每戶每年分享發電收益1400余元,實現企業和用戶“雙贏”。目前,山東省光伏發電裝機2606萬千瓦,位居全國第一,同比增長44.5%,占總裝機16%。
陸海齊進,風力發電全國第五
“山東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海岸線長約3345公里,發展海上風電具有獨特優勢。”據山東省能源局負責人介紹,聚焦風光倍增發展計劃,山東堅持陸海統籌、陸海并進,將發展重心向海上前移、向海上突破。
一方面,強化規劃引領,發揮海域面積大、海上風資源豐富等優勢,積極開發渤中、半島北、半島南三大片區海上風電資源。山東省計劃“十四五”期間海上風電開工1000萬千瓦,建成500萬千瓦,實現海上風電“零突破”。華能山東半島南4號海上風電項目,作為山東首批海上風電示范工程之一,項目總投資55.5億元,總裝機容量30.2萬千瓦,年發電量8.2億千瓦時;國家電投山東半島南3號海上風電項目位于海陽市南側海域,總投資56億元,共建58臺5200千瓦海上風電機組,總裝機容量30萬千瓦,年發電量8億千瓦時。目前,這兩個項目海上升壓站、陸上集控中心、海纜、主機等均已竣工,海上風機正在緊鑼密鼓安裝之中,今年底前全容量并網發電。
另一方面,發揮濱州、濰坊等鹽堿灘涂地資源優勢,統籌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保護等因素,全力打造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一體化基地,推動陸上風電集約化、基地化開發建設。圍繞打造千萬千瓦級鹽堿灘涂地風光儲一體化基地,建成投運通威東營漁光一體化生態園區等項目,隨著三峽新能源濱州濱海10萬千瓦風電項目、沾化馮家一期4.8萬千瓦風電項目等77項工程建成投運,山東風電裝機達1819.5萬千瓦,位居全國第五,同比增長29.6%,占總裝機11.2%。
變廢為寶,生物質發電全國首位
截至目前,山東共有56個項目成功納入生物質發電中央補貼項目名單,數量位居全國首位,全省生物質發電持續保持強勁增長。
大力發展農林廢棄物發電。山東充分利用秸稈、樹枝等農林廢棄物替代燃煤發電,全面落實各項支持政策,推動產業技術進步,提升行業管理水平,逐步形成有效市場運行機制,促進農林廢棄物發電持續健康發展。國能單縣生物質發電項目,作為全國首個農林廢棄物發電工程,自2006年建運以來,累計發電24億千瓦時,消耗秸稈、樹枝等農林廢棄物450萬噸。
大力發展垃圾發電。山東健全完善“焚燒”技術體系,出臺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作意見,明確山東全省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達60%以上,中東部經濟發達城市和基礎較好城市力爭達70%以上,推動山東全省進入生活垃圾“全焚燒時代”。滕州垃圾發電項目總投資5億元,采用國際“機械式爐排垃圾焚燒爐”主流工藝,年處理垃圾40余萬噸,發電1.3億千瓦時,全市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高達100%。
大力發展沼氣發電。山東聚焦農村清潔能源利用、人居環境改善等,采用高效厭氧發酵、生態循環農業等先進技術,推動沼氣發電走向縱深。濰坊安丘祿禧大盛沼氣發電暨生態智慧農場示范項目,通過構建“廢物處理+清潔能源+有機肥料”三位一體模式,年處理畜禽糞便3600噸,發電648萬千瓦時;陽信縣作為全國北方農村清潔取暖典型模式示范基地、山東省生物質能源推廣應用試點縣,連續兩年入選國家能源局《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典型案例匯編》,預計今年冬季,95.2%以上農戶取暖不燒煤。
據最新數據統計,目前山東生物質發電累計總裝機370.6萬千瓦,同比增長20.2%,占總裝機2.3%。
發儲協同,儲能建設加速推進
“面對全省新能源裝機比例迅速增加,省外來電送入電力大幅提高,煤電機組供熱改造不斷提速、電網調峰形勢日趨嚴峻等實際,山東科學優化電源結構,加快儲能技術應用,儲能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山東省能源局負責人強調,加快儲能建設應用不僅為電網調峰填谷、調頻調相、事故備用、黑啟動、需求響應等提供多種保障,還有效提升風、光、氫、核等新能源消納靈活性、經濟性和安全性,是山東能源綠色轉型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撐。
抽水蓄能。山東省目前已建運泰安10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1座,沂蒙抽水蓄能電站首臺機組成功并網發電;核準在建沂蒙、文登、濰坊以及泰安二期抽水蓄能電站4座,建運后山東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達到700萬千瓦,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參與山東省能源結構調優的重要力量。
化學儲能。2020年9月,濟南萊蕪全國首個利用退運電池建設的獨立儲能電站投用,隨后德州、泰安、濱州、煙臺等市相繼建成19個電化學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達到119兆瓦/238兆瓦,為山東省乃至全國探索儲能建設新模式開辟新路徑。今年6月,山東發布2021年儲能試點示范項目名單,其中調峰類項目5個、調頻類項目2個,儲能容量520兆瓦/1041兆瓦時,推動儲能在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協同發展。
風光儲一體發展。山東省積極探索“新能源+儲能”一體化發展新模式,制定關于開展儲能示范應用的實施意見,建立獨立儲能共享和儲能優先參與調峰調度機制,要求新能源場站配置不低于10%儲能設施,全力推動大規模新型儲能設施和風光儲一體項目建設。華能德州丁莊風光儲一體化項目總投資17.6億元,每年可提供清潔電力4.2億千瓦時。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速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同時,山東積極搶占新能源發展制高點,有力有序有質推動核能、氫能及外電入魯等綜合開發利用,取得顯著成效。在核能發電上,海陽核電一期2臺機組實現“雙投”,榮成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即將進入帶核試運行,國和一號示范工程2臺機組建設穩步推進,山東全省在運在建核電裝機達到570萬千瓦。海陽核能供暖二期工程計劃年底建成投運,屆時海陽將實現城區450萬平方米核能供熱“全覆蓋”,成為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在氫能發展上,制定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健全完善產業體系,強化科技創新突破。今年以來,山東氫能產業發展捷報頻傳:科技部將山東選作全國首個試點省份,共同組織實施“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全國唯一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落戶山東,濟南萊蕪泰山鋼鐵集團加氫母站正式投運……目前,山東省加氫站建設規模位居全國第二,氫燃料電池核心技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在外電入魯上,已建成投運錫盟至濟南、榆橫至濰坊、扎魯特至青州、上海廟至臨沂、山東至河北環網等特高壓通道,初步形成“三交兩直”特高壓受電格局,省外來電規模持續提高,2020年首次突破千億大關,接納省外來電1159億千瓦時,是2015年的2.3倍。
據了解,今年山東共有續建和新建可再生能源領域重點項目97個,年度計劃完成投資299億元;上半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475.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4%,占山東省發電量15.7%,可再生能源強勁發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澎湃給力。
勇擔使命,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山東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新征程開啟之年。”山東省能源局負責人表示,站在新的起點上,山東將加快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著力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積極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為保障全省能源安全供應、推進能源綠色轉型、加快實現雙碳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內外統籌,拓展開發空間。山東將加快海上風電基地建設和風光儲一體化基地建設,開拓外電入魯通道配套可再生能源送電基地。今年,建成投運兩個海上風電試點項目,“十四五”期間海上風電爭取啟動1000萬千瓦;2025年,風光儲一體化基地在建在運裝機容量達到2000萬千瓦;2025年,省外來電可再生能源配套電源基地裝機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已建成通道可再生能源送電比例原則上不低于30%,新建通道不低于50%。統籌可再生能源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開展整縣(市、區)分布式光伏規?;_發試點,形成易復制、可推廣“山東經驗”。同時,實施“百鄉千村”低碳發展行動,鼓勵發展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等“光伏+”產業,創新利用農村集體未利用土地作價入股、收益共享機制,通過加快太陽能供暖制冷技術發展,擴大太陽能光熱技術在生產領域應用規模,因地制宜建設生物質制氣、熱電聯產等項目,助力鄉村振興。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山東將新增鄉村分布式光伏裝機1000萬千瓦以上、生物質發電裝機50萬千瓦;倡導光伏建筑融合發展,支持新建公共建筑安裝分布式光伏,開展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示范并因地制宜開展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工業觀光項目,鼓勵城鎮居民在自有產權住宅屋頂安裝分布式光伏,計劃新增城鎮分布式光伏裝機500萬千瓦。
六措并舉,保障集中消納。一是提升大電網支撐保障作用。規劃建設三大海上風電基地、魯北風光儲一體化基地等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區匯集、送出的輸變電工程,提升大電網接入能力、送出能力和安全穩定運行水平。同時,靶向改造升級配電網,強化“云大物移智鏈”技術應用,實現分布式電源“能接盡接”,構建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電網。二是統籌推進配套送出工程建設。優先電網企業投資建設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做到電源、送出工程與電網建設進度匹配;對電網企業建設有困難或規劃建設時序不匹配的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在充分論證并完全自愿前提下,允許發電企業投資建設;發電企業建設的新能源配套工程,經電網企業與發電企業協商同意,可在適當時機由電網企業依法依規進行回購。三是加快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全面完成直調公用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按計劃按標準完成改造任務的,將煤電新增深調能力的10%作為所屬企業新建可再生能源項目的配套儲能容量。四是推動抽水蓄能電站高效開發利用。開展新一輪抽水蓄能規劃選點,力爭棗莊莊里等項目納入國家中長期規劃,適時啟動前期研究論證。推動抽水蓄能電站納入市場運營,支持鼓勵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建設,所發電量視作風電、光伏發電計入當地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2025年山東省建成抽水蓄能電站400萬千瓦、在建規模400萬千瓦。五是規范自備煤電機組參與電網調峰。建立自備機組調峰獎懲考核機制,將其參與電網調峰所減發電量的50%作為獎勵,計入該企業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量。六是加快儲能設施建設應用。新增集中式風電、光伏發電項目按照不低于裝機容量10%配建或租賃儲能設施,配套儲能設施要與發電項目同步規劃、建設、投運,且連續充電時間不低于2小時。
改革創新,力促就近消納。首先,創新就近消納機制。完善分布式發電試點市場化交易規則,按照穩妥有序、試點先行、發用協同、曲線耦合原則,選擇多能互補、調節能力強的可再生能源場站組織開展“隔墻售電”交易試點,在工業負荷大、新能源條件好的地區支持分布式電源開發建設和就近消納。其次,壓實各類主體消納責任。嚴格落實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考核政策,按年分解壓實地方和各類市場主體消納責任,加快推動山東省超額消納量或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市場建設。再者,推動分布式電力就地消納。低壓分布式光伏接入電網要滿足國家相關行業標準要求,鼓勵分布式光伏自發自用,或在微電網內就地消納;分布式光伏集中開發區域,采用相對集中接入方式。逐步完善分布式光伏功率采集、遠程控制技術措施,在電網新能源電力消納能力不足時,除戶用分布式外,分布式光伏上網部分與集中式場站消納優先級相同。鼓勵自身消納困難的分布式光伏配置儲能設施。
放管結合,推動高質量發展。在科學統籌大型基地項目上,堅持統一規劃、統一資源配置、統一開發建設原則,確保海上風電發展與海洋功能區劃、航道通航、海洋生態保護、海底管線相協調??茖W有序開發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一體化基地,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在優化審批服務流程上,明確建立可再生能源項目及電力接網工程審批綠色通道,提升服務效率,并以適當方式公開電網可供可再生能源項目利用接入點、容量空間和技術規范,簡化可再生能源接網業務環節,推廣全流程線上辦理平臺應用,實現“一次也不跑”。在優化發展環境上,強調地方不得向可再生能源投資企業收取任何形式的資源出讓費等費用,不得將應由地方政府承擔投資責任的社會公益事業相關投資轉嫁給可再生能源投資企業或向其分攤費用,不得將風電、光伏發電規模與任何無直接關系的項目捆綁安排,不得強行提取收益用于其他用途。同時,從加大資金扶持、強化約束監管、提升科技支撐和明確屬地責任等四方面入手,強化放管結合,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可再生能源行業的貸款發放力度,加強納入年度開發建設項目名單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落地事中事后監管,積極應用新技術新裝備,加強可再生能源領域地方標準制修訂和宣貫工作,開發完善“新能源云”功能,加強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信息管理等,進一步推動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是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期、窗口期、攻堅期,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既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培育壯大新動能的重要舉措,也是順應大勢、加速能源綠色轉型的現實需要。”山東省能源局負責人表示,未來,山東省能源行業將以敢為人先的“闖”“創”精神,在推動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中開辟新路子、彰顯新擔當、展現新作為,努力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堅強能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