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武漢1月25日電 (張芹 周舟 陳樂鳴)在25日武漢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發布會上,武漢市政府、武漢海關首次聯合發布了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從優化功能定位、優化監管模式、強化創新發展、強化保障措施等四個方面制定的20條措施,將進一步助推武漢不斷提升開放水平。
武漢市目前擁有武漢東湖綜保區、武漢新港空港綜保區、武漢經開綜保區3個綜合保稅區。據武漢海關統計,2021年武漢市綜合保稅區實現進出口總值523億元,同比增長89.8%,對武漢市外貿貢獻度達38.1%。
武漢海關副關長沈建明介紹,新出臺的20條措施包含了產業規劃、資金用地、設施建設、人才引進、通關服務等多方面內容,覆蓋到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倉儲、跨境電商等傳統業態和新興業態,既有減少環節、簡化手續的“硬招”,又有降低成本、優化服務的“實招”。
其中,在優化功能定位方面,積極推進綜保區錯位協同發展。支持武漢東湖綜保區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光芯屏端網、生物醫藥全產業鏈發展;支持武漢新港空港綜保區發揮“一區兩園”和口岸型綜保區優勢,發展大宗貿易、國際物流、保稅倉儲、冷鏈物流、保稅加工等產業;支持武漢經開綜保區提升高端加工制造等產業競爭力。
在優化監管模式方面,持續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包括創新保稅融資租賃業務監管,建立完善多元化擔保體系,提升高級認證企業便利度。企業被海關認證為高級認證企業的,由所在區一次性給予每家企業10萬元政策獎勵。
在強化創新發展方面,加快培育綜保區新業態新動能。鼓勵研發創新機構入駐綜保區,促進跨境電商業務發展,支持“跨境電商中心倉”項目落地等。
據悉,相關支持措施聯合發布后,武漢市政府、武漢海關將把措施逐項落實落細落地,切實增強區內企業獲得感,最大程度釋放政策紅利,助力武漢市外貿提質增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