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再貸款密集推出——
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
本報記者 姚 進
設立科技創新再貸款,開展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試點,增加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額度……近日,一系列再貸款密集推出,成為貨幣政策工具的“熱詞”。專家認為,再貸款工具的擴容,體現出貨幣政策將強化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領域結構性支持。這意味著,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基礎上,政策效果更強調定向、精準、直達。
再貸款工具密集推出
近一個月以來,人民銀行已先后推出4400億元再貸款額度,包括2000億元科技創新再貸款額度、400億元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試點額度、增加1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額度及1000億元交通物流領域再貸款。
具體來看,科技創新再貸款支持范圍包括“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科技企業。采用“先貸后借”的直達機制,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向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發放貸款后,人民銀行按季對貸款期限6個月及以上科技企業貸款本金的60%提供資金支持。
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同樣采取“先貸后借”的直達機制,按季發放。初期選擇浙江、江蘇、河南、河北、江西等5省份開展試點,試點額度為400億元,利率為1.75%。金融機構按市場化原則向符合條件的普惠養老機構發放優惠利率貸款,貸款利率與同期限檔次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大致持平。
本次增加的1000億元專項再貸款額度,專門用于同煤炭開發使用和增強煤炭儲備能力相關的領域,按月發放。具體支持領域包括:一是煤炭安全生產和儲備領域。包括現代化煤礦建設、綠色高效技術應用、智能化礦山建設、煤礦安全改造、煤炭洗選、煤炭儲備能力建設等項目。二是煤電企業電煤保供領域。金融機構應優先支持煤炭安全生產和儲備的項目貸款。對于煤電企業電煤保供領域,金融機構發放的煤電企業購買煤炭的流動資金貸款可按要求申請專項再貸款支持。
結構性政策成為主要發力點
再貸款這一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為何在近期密集推出?所謂再貸款,是由中央銀行貸款給商業銀行,再由商業銀行貸給普通客戶的資金。由于再貸款提供的資金穩定、成本低、期限長,不僅能夠降低相關行業企業資金成本,也能有效分散銀行承擔風險,激發銀行服務企業的積極性,對相關領域金融機構放貸的撬動效果明顯。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認為,一方面,當前金融領域貸款結構亟待優化,通過推出多種再貸款工具,可優化金融機構貸款結構。另一方面,當前國內內需有所收縮,通過再貸款工具對重點領域進行精準扶持,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可促進經濟增長。
中信證券聯席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短期看,貨幣政策的目標傾向于聚焦支持小微企業和受疫情影響的困難行業、脆弱群體。結構性貨幣政策具有定向性特征,更適合解決經濟的結構性矛盾。
“各類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帶動金融機構貸款投放多增1萬億元,參照以往經驗,通常在3個月至6個月內完成投放。站在全年的角度,預計再貸款等工具將有效提高社融同比增速0.3個百分點?!泵髅髡J為。
招商證券聯席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張一平認為,結構性工具是今年貨幣政策創新發力的主要方向,通過引入“激勵相容機制”,該工具可向市場定向投放基礎貨幣,并撬動銀行信貸投放。據估計,結構性政策工具的使用將帶動貸款投放多增1萬億元,農田水利、能源安全、高校就業等領域可能成為下一步結構性政策工具的創新方向。
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要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機調控力度”。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強調,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積極做好“加法”,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投放貸款,促進金融資源向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行業傾斜。
在受訪專家看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已成為當前“穩增長”的關鍵抓手,在現階段具有明確的作為空間。
“近期再貸款工具的密集推出,主要是金融機構增效、調結構和宏觀經濟拉動內需的需要,通過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支持經濟發展,保持增速?!北P和林認為,但也要看到,當前貨幣政策依然保持穩健的基調,沒有過度寬松,所以增量政策工具以結構優化為主。未來經濟結構優化會繼續推進,將更加注重民生領域的信貸扶持。
除了發揮好貨幣政策的結構功能,總量性貨幣政策工具也不能缺席。業內人士表示,要走在市場曲線前面,精準調節流動性,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要繼續完善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流動性、資本和利率約束的長效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穩住“貨幣錨”,既保持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又避免“大水漫灌”,有效防范宏觀金融風險。